篇一 :初二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 量程 和 分度值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 …… 余下全文

篇二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

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 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初二物理知识点整理打印版

 




 








文本框: 压强与浮力,文本框: 压强,文本框: 浮力,文本框: 浮力 

…… …… 余下全文

篇四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许菲                                                                                            

1.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 …… 余下全文

篇五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知识点总结

机械和功

1、杠杆: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 O 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 F1 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 F2 表示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 L1 表示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 L2 表示

   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称为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   即:     F1 L1 = FL2

3、作关于杠杆题时的注意事项:(1)必须先找出并确定支点。(2)对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动力和阻力(3)找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4、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判断:先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动力臂大,动力就小,为省力杠杆。

5、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区别:定滑轮轴不随物体移动。而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6、  定滑轮:等臂杠杆,不省力,不费也不省移动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力杠杆,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1 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7、滑轮组的工作特点:F=1/n(G+G)          S=nh

8、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则这个力对物体作了机械功,简称功。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初二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20##—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 量程 和 分度值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 …… 余下全文

篇七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测量和物体的运动、质量和密度)★物体的运动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 二 物 理 知 识 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结构的一门科学

2

3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

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