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必修一地理总结

气温

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天气、地势、下垫面

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原因是阴天白天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朗天气低;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朗天气高;故气温日较差小。

气候:大陆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性气候

下垫面性质:陆地> 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干燥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比潮湿土壤大;裸地>绿地;市区> 郊区。

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如青藏高原。

小尺度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平地>凸地(如小山丘)------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

低凹地(谷地):①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白天增热夜间冷却影响大;②通风不良,气温受自由大气影响小;③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夜间气温低,故气温日较差大。

凸地(山顶): ①与地面接触面积小,受地面白天增热夜间冷却影响小; ②山顶风大,与周围大气间的交换较频繁,气温受周围大气影响大; ③夜间近地面的冷空气沿坡下降,周围的暖空气来补充等原因,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如泰山气温日较差小于济南。

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_____,这是由于?白天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___,这是由于?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少,地面气温高。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纬度、气候、海陆分布、地形

纬度: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年变化越大,太阳辐射年较差大,气温年较差越大。 海陆位置:距海洋越近,气温年较差越小;距海洋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沿海气温年较差小于内陆地区。

气候:终年多雨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终年少雨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性气候。

地形:如青藏高原南部因地势高,夏季气温低,冬季不受冬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小。 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是自低纬向高纬增大。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 第一章:知识总结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 ? ?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 ?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He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 促进水、大气的运动

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 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 ? 黑子、耀斑周期:xx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含图标)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

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

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

(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  太阳活动                     影响

外    日 冕      太阳风                    磁暴、极光
 

…… …… 余下全文

篇八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Ø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Ø1、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Ø2、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Ø3、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Ø4、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Ø5、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Ø6、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Ø7、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Ø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Ø9、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Ø10、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Ø11、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Ø12、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Ø13、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Ø14、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Ø15、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Ø1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Ø17、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Ø18、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