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1.空气成分的发现。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考点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4P+5O22P2O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

①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 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实验成功的关键

1)        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        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        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        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        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 …… 余下全文

篇二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4、原理: 化学方程式:4P + 5O22P2O5

5、实验误差分析

(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

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

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

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没有固定的化学符号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用:化工原料、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等

…… …… 余下全文

篇三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考试要求:

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P2O5

化学方程式: 4P + 5O22P2O5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 …… 余下全文

篇四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4、原理: 化学方程式:4P + 5O22P2O5

5、实验误差分析

(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

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

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

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没有固定的化学符号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 …… 余下全文

篇五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一、法国科学家(     )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  )和(  )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  )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4、4、原理: 化学方程式:4P + 5O22P2O5

5、实验误差分析

(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

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

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

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                                  ),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4、原理: 化学方程式:4P + 5O22P2O5

5、实验误差分析

(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

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

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

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没有固定的化学符号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用:化工原料、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等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法国)(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氧气21% 氮气78% 稀有气体0.03% 其它气体0.94%杂质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1L水只溶30mL氧气;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 …… 余下全文

篇八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考点总结 2

                    九年级A段化学第二章知识点、考点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必考)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3、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   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剩余气体的性质  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6、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7、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8、如果用木炭且还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结论,如何对装置改变?在集气瓶中装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9、集气瓶内水的作用?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    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用于食品和金属焊接保护气,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化工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