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悦——高兴。

2.日以尽矣                            以——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返——返回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震——害怕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环——环绕

…… …… 余下全文

篇二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帅本明整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

9、请辞决矣 “决”通“诀” 诀别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12、燕王诚振怖 “振”通“震”惧怕

二、古今异义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 古义:信物, 今义:书信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 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而伤长者之意           【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  今义:年长之人

…… …… 余下全文

篇三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总结

《荆轲刺秦王》

二、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

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三、古今异义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

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

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 …… 余下全文

篇四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一、重要字音

翦(jiǎn) 樊於期(fán wū) 髓(suǐ) 揕(zhèn) 拊(fǔ) 盛(chéng) 谒(yè)袒(tǎn) 扼(è) 淬(cuì) 忤(wǔ) 濡(rú) 叱(chì)徵(zhǐ) 瞋(chēn)陛(bì) 慑(shè)发(fā) 惶(huáng) 卒(cù) 提(dǐ ) 眩(xuàn) 遗(wèi) 创(chuāng) 且(jū) 筑(zhù) 箕踞(jī jù) 匕(bǐ)

二、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返回。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震慑。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 卒,通“猝”,突然。

5.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诀别。

6.少假借之 少,通“稍”,稍微。

三、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2.仰天太息流涕 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

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币,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走,古义:跑 。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左右,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 …… 余下全文

篇五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各组词的含义。

1、实词

①不得持尺兵

②不及召下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①图穷而匕首见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私

①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乃遂私见樊於期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秦王还柱而走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荆轲顾笑武阳

③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③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④乃为装遣荆轲 请

1

①乃请荆卿曰

②请辞决矣 发

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③发尽上指冠

2、虚词

①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②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④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①将军岂有意乎

②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③岂可得哉

①以刀试人/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①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乃欲以生劫之

③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④乃今得闻教

( 2

⑤而今乃以手共搏之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秦王购之金千斤

③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① 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二、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特殊句式,省略句请补足省略部分。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 余下全文

篇六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见臣:通“悦”,高兴 yuè

3.日以尽(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之耻除矣(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者(通“返”)

7.燕王诚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9.图穷而匕首(通“现”)

10.秦王柱而走(通“环”,绕)

11.荆轲樊於期头函(通“捧”)

12起不意(通“猝”)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进兵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 发尽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⑤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马上)

2.名词作动词

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 樊於期乃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③ 左右既(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 乃
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二)动词的活用

使使以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荆轲废(倒下)

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②群臣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四、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 …… 余下全文

篇七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最详最实用总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王国辉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一、古文化常识 1、《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经过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__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2、中国古代音乐有五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谦词敬语中,“卿”是古代对人的____________。 4、《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常被人称为“四大刺客”。他们的信条都是“士为知己者死”。他们分别是刺杀吴王僚的____________、刺杀韩傀的10、秦兵旦暮渡易水 11、丹不忍以己之私: 12、皆白衣冠以送之: 13、乃朝服:

14、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15、非有诏不得上: 五、一词多义 【顾】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_____________、刺杀庆忌的___________和刺杀秦王的____________。

二、 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使工以药淬火 3、日以尽矣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今日往而不反者 6、请辞决矣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图穷而匕首见 9、秦王还柱而走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11、卒起不意 三、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 今义: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今义: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 今义: 4、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 今义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 今义:

…… …… 余下全文

篇八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