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选修1-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其中,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注:⑴>0时,变量正相关; <0时,变量负相关;

⑵①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条件概率

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B,在已知B发生的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称为B发生时A发生的条件概率. 记为P(A|B) , 其公式为P(A|B)=

 

 

4相互独立事件

(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B,如果_ P(AB)=P(A)P(B) ,则称AB相互独立.

(2)如果A1A2,…,An相互独立,则有P(A1A2An)=_ P(A1)P(A2)…P(An).

(3)如果AB相互独立,则A与,与B,与也相互独立.

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

(1)2×2列联表

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变量变量

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

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

根据2×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B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

(3) 统计量χ2的计算公式

χ2=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考点一 合情推理与类比推理

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退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它属于合情推理

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外一类事物类似的性质的推理,叫做类比推理.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中数学文科选修1-2知识点总结2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其中,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注:⑴>0时,变量正相关; <0时,变量负相关;

⑵①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条件概率

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B,在已知B发生的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称为B发生时A发生的条件概率. 记为P(A|B) , 其公式为P(A|B)=

4相互独立事件

(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B,如果_ P(AB)=P(A)P(B) ,则称AB相互独立.

(2)如果A1A2,…,An相互独立,则有P(A1A2An)=_ P(A1)P(A2)…P(An).

(3)如果AB相互独立,则A与,与B,与也相互独立.

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

(1)2×2列联表

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变量变量

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

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

根据2×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B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

(3) 统计量χ2的计算公式χ2=

第四章  复数

必背结论

1.(1) z=a+bi∈Rb=0 (a,b∈R)z= z2≥0;

(2) z=a+bi是虚数b≠0(a,b∈R);

(3) z=a+bi是纯虚数a=0且b≠0(a,b∈R)z=0(z≠0)z2<0;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

一、导数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

注1:其中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可正,可负,可零。

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导函数的概念:函数处的瞬时变化率是,则称函数在点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处的导数,记作,即=.

3.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斜率。

4导数的背景(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3)边际成本。

5、常见的函数导数和积分公式

6、常见的导数和定积分运算公式:若均可导(可积),则有:

6.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①求函数f(x)的导数②令>0,解不等式,得x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③令<0,解不等式,得x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注]:求单调区间之前一定要先看原函数的定义域。

7.求可导函数f(x)的极值的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 求函数f(x)的导数 (3)求方程=0的根(4) 用函数的导数为0的点,顺次将函数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小开区间,并列成表格,检查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左右不改变符号,那么f(x)在这个根处无极值

8.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的步骤:求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 ⑴求上的极值;⑵将的各极值与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注]:实际问题的开区间唯一极值点就是所求的最值点;

9.求曲边梯形的思想和步骤: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以直代曲”的思想)

10.定积分的性质

根据定积分的定义,不难得出定积分的如下性质:

性质1 

性质5 若,则

①推广:

    ②推广: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则”形式的命题中的称为命题的条件,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则”,它的逆命题为“若,则”.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则”,则它的否命题为“若,则”.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则”,则它的否命题为“若,则”.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则的充分条件,的必要条件.

,则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都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是真命题,则必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则必是真命题.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中任意一个,有成立”,记作“”.

…… …… 余下全文

篇五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小结

选修2-1知识点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则”:称为命题的条件,称为命题的结论.

3、若原命题为“若,则”,则它的逆命题为“若,则”.

4、若原命题为“若,则”,则它的否命题为“若,则”.

5、若原命题为“若,则”,则它的逆否命题为“若,则”.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充要条件

   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

   既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8、逻辑联结词:

(1)用联结词“且”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全真则真,有假则假。

(2)用联结词“或”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全假则假,有真则真。

(2)对一个命题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真假性相反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中任意一个,有成立”,记作“”.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中的一个,使成立”,记作“”.

10、全称命题,它的否定.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例:“a=1”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人教版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数学 选修1-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其中,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注:⑴>0时,变量正相关; <0时,变量负相关;

⑵①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条件概率

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B,在已知B发生的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称为B发生时A发生的条件概率. 记为P(A|B) , 其公式为P(A|B)=

4相互独立事件

(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B,如果_ P(AB)=P(A)P(B) ,则称AB相互独立.

(2)如果A1A2,…,An相互独立,则有P(A1A2An)=P(A1)P(A2)…P(An).

(3)如果AB相互独立,则A与,与B,与也相互独立.

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

(1)2×2列联表

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变量变量

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

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

根据2×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B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

(3) 统计量χ2的计算公式χ2=

第二章  框图

1.流程图

流程图是由一些图形符号文字说明构成的图示.流程图是表述工作方式、工艺流程的一种常用手段,它的特点是直观、清晰

2.结构图

一些事物之间不是先后顺序关系,而是存在某种逻辑关系,像这样的关系可以用结构图来描述.常用的结构图一般包括层次结构图,分类结构图及知识结构图等.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则”形式的命题中的称为命题的条件,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则”,它的逆命题为“若,则”.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则”,则它的否命题为“若,则”.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则”,则它的否命题为“若,则”.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则的充分条件,的必要条件.

,则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都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是真命题,则必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则必是真命题.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中任意一个,有成立”,记作“”.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简单逻辑用语

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l  “若,则”形式的命题中的称为命题的条件称为命题的结论

l  原命题:“若,则”            逆命题: “若,则

否命题:“若,则”         逆否命题:“若,则

l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l  若,则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则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例如:

,则AB的充分条件或BA的必要条件;

A=B,则AB的充要条件;

l  逻辑联结词:⑴且:命题形式;    ⑵或:命题形式;    ⑶非:命题形式

l  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全称命题p的否定p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特称命题p的否定p

第二章 圆锥曲线

l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即: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l  椭圆的几何性质:

l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即: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