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品德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任教品德课,现将自己的工作加以总结

1、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阅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杂志,如:《小学德育研究》。我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通过学习,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

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 …… 余下全文

篇二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 …… 余下全文

篇三 :小学品德学科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学科学期工作总结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工作,我们有序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以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主要前提,加上实际课堂运用和交流讨论,确实提高本校的教学、教研水平。在各方面屡创佳绩。

一、工作思路

以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为主线,全面提高小学品德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促进品德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发展,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落实品德教学的目的。

二、主要工作

1、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阅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杂志,如:《小学德育研究》。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空间。通过学习,老师们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师从烦琐的备课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品德组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目标。课前带领学生搜集资料,把更多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结合品德学科的特点,我们品德组的老师及其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在学期末的学科检测考试中,据学生反馈情况较好。

4、教学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继续进行了“品德课程教学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机整合”的系列探研讨,下一步将按方案开展实践活动。组内的老师虽然都是担任了语数教学,有的还兼班主任工作,但依然能在品德的教学中开创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有了一定的收获。

5、全体品德科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以利于方便以后的品德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好。

…… …… 余下全文

篇四 :品德学科总结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 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学生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为根本。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 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工作总结《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具体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 …… 余下全文

篇五 :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在繁忙的工作中,感觉时间总是那样匆匆,开学伊始的激情似乎还没有散尽,却已进入了学期工作的的尾声。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品德学科结合学校及部室工作部署,以减负提质,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以新课标培训为切入点,把常规调研指导与网络交流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展示课相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品德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科研训工作

1、务实新课标培训,促进理论提升

开学伊始,认真研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了更准确地解读新课标,我将新旧课标逐章、逐句进行对比,寻找变动点,结合资料研读课标编写者修改意图。为了更加直观呈现给基层教师,让基层教师对新课标把我更加精准,我利用大量的时间,制作了电子讲稿。变动处全部通过动画展示,变动意图或是插入课堂教学视频或是通过教学案例进行解读。这样变动处清晰可见,变动意图,不再停留文字的简单识记,而是更加直观,可以触及。在本县内,为基层教师进行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受市学院滕老师的指派,为全市品德学科骨干教师做了《品德与社会》课标解读。因为准备充分,得到了与会老师的认可。通过培训,老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教师间备课交流

组织教师在QQ群组中进行教学交流,并将教师备课教案、心得体会、课件资源在QQ群组空间发布共享,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提高了教师备课的质量与效率,以及信息收集的能力。

3、立足课堂教学,重在质量提升

品德学科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目标。本学期去了唐马、穆家、小北河、黄泥洼、八会、吉洞、刘二堡、三新学校,首山镇二小等几个乡镇学校进行常规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并和一线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及时解决教师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困惑,促进了新课标的落实,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 …… 余下全文

篇六 :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结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工作,我们有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以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主要前提,加上实际课堂运用和交流讨论,确实提高本校的教学、教研水平,在各方面屡创佳绩。

一、工作思路

以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为主线,全面提高小学品德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促进品德教师的发展,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落实品德教学的目的。

二、主要工作

1、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阅读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空间。通过学习,老师们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师从烦琐的备课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目标。课前带领学生搜集资料,把更多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结合品德学科的特点,我们及其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良好的

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

4、教学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这个学期,我们继续进行“品德课程教学”的研讨。组内的老师虽然都是担任了语文教学,还兼班主任工作,但依然能在品德的教学中开创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有了一定的收获。

三、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 …… 余下全文

篇七 :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结

马桥小学 孔见秋

做了什么?

1、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

4、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

5、严把作业关,让每个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作业,做到有错及时改,不乱写乱画。

怎么做得?

1、精心设计创设童心情境展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情境因人、因教材特点而异形式多种多样。小品、讲故事、直观演示、教师有声有色的讲述、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等。

2、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

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4、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存在问题及原因:由于是新教学,所以在教学中也没什么经验可参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5、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规律、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八 :品德学科阶段总结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个人学科总结

赵鑫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五月份个人学科总结 赵鑫 本月我们综合组组织继续学习课程标准,我感悟颇深。《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以它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这种课型为低年级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的奠基石。在本月课堂教学中,我认真贯彻了这门课堂的特殊性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而且传统课堂的纯粹传授也不再受学生的欢迎。有幸接触两届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我觉得这门课的教学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努力在教学中架设从学习到生活、活动的桥梁。

1、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搭建活动舞台让他们去体验

体验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环节,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因此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

2、及时交流,升华认识

《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辨析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过后我们要及时让孩子们就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心理感受进行有效的交流分享。从体验到认识,胜过千万遍说教。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做到润物细无声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品生课的教学决不是孤立的,而是立体的多角度的。我们应该注重它与其他学科间的整合让思想品德教育无处不在又不露痕迹。如《春天来了》这一课与语文课文就息息相关,另外,这门课程与音乐也有很多东西是同步的,这样一整合既为活动的开展积攒了时间,又将品德课上的思想教育很好地渗透到各个角落,做到润物细无声。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