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l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l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l  天体系统的层次:

 


l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l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l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l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l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l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l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条件:

l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l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l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外部条件: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l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l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l  纬度差异 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 …… 余下全文

篇二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l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l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l  天体系统的层次: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l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l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l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l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

l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l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l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He

l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

促进水、大气的运动

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l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Ø  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Ø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

…… …… 余下全文

篇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填空题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                        ,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                               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课本P31.2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1、天体的判断:

(1)位于地球大气层以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2)在一定轨道上独立运转。

2、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3、天体系统的层次:

4、太阳系:

(1)组成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八大行星:

?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由近及远绕日忙,火木相望防燃烧,中间隔道防火墙(小行星带)

?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 海王星

5、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存在高级智慧生物,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3、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黑子: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光球层

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标志色球层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与降水 ,地球上出现水旱灾害。

②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③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高纬度出现极光现象。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运动特点

2、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度数是23°26′

3、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在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教材P19:左倾左冬,右倾右冬。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l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l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l  天体系统的层次:

 


l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l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l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l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l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l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l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条件:

l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l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l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外部条件: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l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l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l  纬度差异 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
、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 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 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 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 …… 余下全文

篇八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

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

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

(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