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中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总结:

伴性遗传的最大特点就是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这部分常考题目主要有伴性遗传的判断和相关计算。判断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常用同型的隐形个体与异型的显性个体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以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为例,如果为伴X隐性遗传,雌性隐性个体与雄性显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显性性状,即为常染色体遗传,否则即为伴X遗传。

3.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1) 单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失天性聋哑

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2)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畸形足、脊柱裂、无脑儿; (3 )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性愚型病;

染色体结构畸变:猫叫综合症。

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较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根据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种类,通常又可分四类: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为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一突变,杂合状态下即可发病。致病基因可以是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而新产生,也可以是由双亲任何一方遗传而来的。此种患者的子女发病的概率相同,均为1/2。此种患者的异常性状表达程度可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显性基因性状表达极其轻微,甚至临床不能查出,种情况称为失显。由于外显不完全,在家系分析时可见到中间一代人未患病的隔代遗传系谱,这种现象又称不规则外显。还有一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病情表现上可有明显的轻重差异,纯合子患者病情严重,杂合子患者病情轻,这种情况称不完全外显。

常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多指(趾)、并指(趾)。临床表现:5指(趾)之外多生1~2指(趾),有的仅为一团软组织,无关节及韧带,也有的有骨组织。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中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总结:

伴性遗传的最大特点就是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这部分常考题目主要有伴性遗传的判断和相关计算。判断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常用同型的隐形个体与异型的显性个体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以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为例,如果为伴X隐性遗传,雌性隐性个体与雄性显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显性性状,即为常染色体遗传,否则即为伴X遗传。

3.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1) 单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失天性聋哑

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2)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畸形足、脊柱裂、无脑儿;

(3 )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性愚型病;

染色体结构畸变:猫叫综合症。

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较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根据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种类,通常又可分四类: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为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一突变,杂合状态下即可发病。致病基因可以是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而新产生,也可以是由双亲任何一方遗传而来的。此种患者的子女发病的概率相同,均为1/2。此种患者的异常性状表达程度可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显性基因性状表达极其轻微,甚至临床不能查出,种情况称为失显。由于外显不完全,在家系分析时可见到中间一代人未患病的隔代遗传系谱,这种现象又称不规则外显。还有一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病情表现上可有明显的轻重差异,纯合子患者病情严重,杂合子患者病情轻,这种情况称不完全外显。

常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多指(趾)、并指(趾)。临床表现:5指(趾)之外多生1~2指(趾),有的仅为一团软组织,无关节及韧带,也有的有骨组织。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总结

一、基本概念

1.交配类: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

2.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个体类

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

4)纯合子: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例如:AA aa

5)杂合子: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例如:Aa

二、自由交配与自交的区别

自由交配是各个体间均有交配的机会,又称随机交配;而自交仅限于相同基因型相互交配。

三、纯合子(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

1.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例如:Aa×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

AA×AA→AA(显性性状)

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

例如: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 AA×aa→Aa(显性性状)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中生物遗传学判断问题归纳详解

高中生物遗传学判断问题归纳详解

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

方法1:杂交方式A X B后代只表现1个性状,则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得为隐性性状。

方法2:自交 A、B分别自交,若能发生性状分离,其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不能发生性状分离,则显隐性无法确定。

二、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判断

方法1:自交让某些显性性状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这是适合于植物的最简单方法,对动物不适用。

方法2:侧角让待测个体侧角,若后代出现隐形性状,则一定为杂合体,否则为纯合体。

例1:经鉴定,玉米的红粒与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请你用某株玉米果穗上的红粒与黄粒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鉴定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

解析:方案一 自交法:若子代全部表现为黄粒或红粒,可认定黄粒或红粒为____种;再让________和________杂交,其后代表现出的性状为____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为_____性状。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___________为显性,_________为隐性。

方案二 杂交法:若后代表现出某一亲本性状,则该性状为______性状,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_____性状。若后代表现出两种亲本性状,可再进行____交,出现性状分离的为显性性状,未出现性状分离的为隐性性状。

方案三 将红粒和黄粒种植形成后的花粉粒进行________育种,取其_____和______(均为纯种)时行杂交,________________为显性,_________________为隐性。

变式练习、将纯种黄色玉米种子搭载“神州五号”飞船进行失重和宇宙射线处理。将从太空返回的玉米种子种植后出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红粒”性状。那么这一性状的出现是______结构改变引起的。经鉴定,红粒与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可通过自交或杂交的方法,用穗上的红粒与黄粒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鉴定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专题总结

遗传实验专题总结

一、验证基因是否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实验

例1:现有纯种的灰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请设计实验探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步:取纯种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得F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后代表现型的比例。

结果预测: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反之,则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第二步:让F1与黑身残翅果蝇测交(或让F1中雌雄个体互交)

结果预测: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残翅且比例为1:1:1:1(或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残翅且比例为9:3:3:1)

例2: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正常肢(B)对短肢(b)、后胸正常(D)对后胸变形(d),红眼(E)对白眼(e)分别为显性,控制这些性状负的基因可能位于X(I)、II、III这三对同源染色体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果蝇红眼(E)对白眼(e)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I)号染色体上。请写出能根据果蝇后代眼色就识别出性别的亲本组合?__________________(写表现型)

(2)  实验室内有各种已知表现型和基因型的雌、雄果蝇若干,请任意选取两对性状的表现型和符合要求的基因型,用一次杂交确定控制这2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推理过程)

 答案:⑴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⑵答案一:P:长翅正常肢♀×长翅正常肢♂

                    AaBb     ↓   AaBb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中生物科学史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总结

同学们对年代可不做了解,主要掌握科学家以及对应的成就,但更重要的是能够以科学发展史为依据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xx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死细胞),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

3、19世纪xx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5、欧文顿: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认为细胞膜是静止的,膜蛋白的分布是对称的。

7、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8、斯帕兰札尼: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119xx年诺贝尔化学奖。 12、20世纪xx年代,

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3、17xx年,

14、18xx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5、 1880

16、20世纪,30

17、卡尔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最终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8、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19、约翰逊:19xx年,他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21、萨顿: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

22

23、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5、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xx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7、桑格(S. J. Singer )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8、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9、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0、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 …… 余下全文

篇八 :高中生物-生物学史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

(涵盖必修一至必修三书上出现的所有生物学史内容,包括正文和资料分析。) 细胞学说:

维萨里 比利时 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比夏 法国 指出器官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

虎克 英国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

虎克 荷兰 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马尔比基 意大利 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微细结构。

施莱登 德国 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

单位。

施旺 德国 《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耐格里 不祥 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

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魏尔肖 德国 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克劳德 美国 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

组分分开。

德迪夫 比利时 发现某种酶被包在完整的膜内,当膜破裂后,酶得以释放。这层

膜经其他科学家证实存在,并命名此细胞器为“溶酶体”。

帕拉德 罗马尼亚 发现了核糖体、线粒体的结构,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的合成、

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上述事例说明: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欧文顿 国籍不祥 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其中脂溶性物质比非

脂溶性物质更易进入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脂质组成的。

两位荷兰科学家 提出细胞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罗伯特森 国籍不祥 提出所有生物膜均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