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伴随着新年脚步的到来,即将接近尾声。本学期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级班的数学,在这一学期的教与学中,伴随着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忙碌中有收获,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本学期的点滴感受总结如下:

一、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常规,就是习以为常的规定,应该说是我们工作的最低要求。“只有超越常规,工作才有可能主动创新”——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备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每一节课,为了备好课,要求自己首先做到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并做到:通过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哪些是重点、难点,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其次了解学生,每上新课前都要明确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学习情况,因为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2、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的错题要求及时更正,并进行相应的辅导。

二、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观念影响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一年级也有过这方面的培养,但是毕竟太小很多的学生还一点也不懂事。在这学期我就特别注重他们这些习惯的培养:

1、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错自觉改正的习惯。

2、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

3、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4、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三、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于是本学期我暗下决心:不管花多大的力气,不论付出多少心血,也要让学生乐意去学数学。

…… …… 余下全文

篇二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二(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已经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一学期以来,我遵纪守法,积极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教材,探索教法,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落实每堂课的教学任务

1、严谨备好每一节课。

人常说:功在课前,因此我在上课前认真备课,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上课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同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组织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

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教学之余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 余下全文

篇三 :20xx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总结

20xx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 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

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 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 1米=100厘米。

(4)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

对着几。

(5) 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

较。如

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 长度单位

1. 厘米和米

(1) 厘米和米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时,用“米”作单位。

(2) 1米=100厘米。

(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4) 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2. 线段

(1) 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 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

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是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 角的初步认识

1. 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 …… 余下全文

篇五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雍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5——20xx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现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落实每堂课的教学任务。

1.严谨备好每一节课。

上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2)及时复习。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的总结,有很多多样化的算法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前,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教科书、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对学生的坐姿、站姿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四、创设学习情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学期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抓住机会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数学里叫做

解决问题,从而初步了解了应用题的概念,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的美丽。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他们能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爱动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 …… 余下全文

篇六 :20xx-20xx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2014-2015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 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

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 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 1米=100厘米。

(4)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

对着几。

(5) 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

较。如

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 2、进位加法。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 2、退位减法。

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解决问题:

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角

1、 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

角的画法:(1)、定顶点。(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学科

教学工作总结

纳福小学 任教教师:袁征丽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历期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存在一些困惑,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

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