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人教版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 …… 余下全文

篇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湛江师范学院 思政 张森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1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 …… 余下全文

篇五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文化史]全套学业测试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㈠、百家争鸣

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①、井田制趋向瓦解、分封制趋向崩溃、士受到重用并提出本阶层主张;

②、私学的创办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形成了诸子百家。

2、主要流派

①、道家:老子主张世界的本原是道、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庄子主张世界万物都相对、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②、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③、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④、儒家: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主张仁义施政、君舟民水、性本恶。

3、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㈡、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春秋晚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并吸收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㈠、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形成背景

①、汉武帝初期社会危机加剧: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②、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③、汉武帝举贤良对策,选拔人才。

2、代表作品:《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3、思想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4、历史意义:他的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汉武帝加以实行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2

第二单元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基础解读】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的背景: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txt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孩子不简单。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 …… 余下全文

篇八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