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归纳(精编)苏教版

化学必修一知识体系归纳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部分

1.物质的量及其应用

1)物质的量

(1)符号:n. 单位:摩尔(mol)。

(2)基准:以0.012kg 12  6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基准,即阿伏加德罗常数。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符号:NA。单位:mol1.

(2)阿伏加德罗在应用中用6.02×1023 mol1作为它的最大近似值用于计算。

3)物质的量(n)、粒子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关系

粒子数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4)摩尔质量

(1)符号:M;单位:g·mol1(常用).

(2)计算公式:

5)阿伏加德罗定律和气体摩尔体积

(1)决定物质体积的主要内因:物质微粒本身大小、微粒的间距和微粒的数目。

(2)决定气体体积的主要内因:气体分子数和气体分子间距。

(3)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分子的间距都相等。

(4)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体积相等。

①对定律的理解:条件的三个相同推出结论的一个相同。即:

②定律的推论:

a 同温同压,气体的物质的量比等于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

b 同温同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比;

c 同温同压,同体积,气体的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比等于质量比。

(5)气体摩尔体积:

①符号:Vm,单位:L/mol.②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即标况下,Vm=22.4 L/mol.

③计算公式:标况下,n=V/(22.4 L/mol).④气体摩尔质量的几种计算方法:a. M=m/n; b.标况下,M=22.4×d (d是气体的密度,单位是g/L)c.相对密度D=M1/M2  (M1是未知气体的摩尔质量,M2是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

6)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浓度.符号:CB,单位:mol/L.计算公式: C=n/v.

…… …… 余下全文

篇二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专题1、2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练习题:1. 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2.下列物质中既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又能够生成盐和水的是(    )

A.Na2O             B.Na2O         C. Na                D.CuO

3.下列物质:(1)烧碱(2)纯碱(3)盐酸(4)硫酸(5)冰水混合物(6)干冰(7)熔融的NaCl(8)CuSO4.5H2O (9)K2O(10)石墨(11)氨水(12)C60(13)硫酸钡(14)冰醋酸(15)淀粉(16)水煤气

…… …… 余下全文

篇三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专题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数 A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一化学_必修1_苏教版_专题_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笔记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 还原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 余下全文

篇五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二)[1]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二1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 …… 余下全文

篇六 :20xx-20xx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2.1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氯气的制取:

1.电解氯化钠溶液制氯气(工业上的方法)

    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

                              负极  正极

2.浓盐酸制氯气(实验室的方法)

氯气的物理性质:

1. 颜色:黄绿色2. 气味:刺激性气味3. 常温下状态:气态4. 毒性:有毒5. 密度:比空气大6. 溶解性:溶于水(1 : 2)

氯气的化学性质:

1.氯气的燃烧反应

(1.)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2.)Cl2与非金属反应

2.氯气制漂白粉(氯气与碱的反应)

氯气   + 碱 → 次氯酸盐 + 金属氯化物 + 水

3.氯气与水反应(氯水)

     

成分   分子:H2O、Cl2、HClO 

       离子:H+、Cl-(还有ClO-、OH-

氯水的性质

1. 酸性  2. 氧化性  3. 漂白性  4. 不稳定性

Cl-的检验: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结论:溶液中有Cl- 

次氯酸的性质

…… …… 余下全文

篇七 :20xx-20xx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知识点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 还原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 余下全文

篇八 :20xx-20xx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教案:2.2 钠、镁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质软、熔点低、能导电导热。

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水反应

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为了安全应在烧杯上加盖玻璃片。   

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有:   

(1)钠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2)钠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   

(3)钠在水面上四处动(有气体生成)   

(4)发出嘶嘶的声(生成了气体,反应剧烈)   

(5)事先滴有酚酞试液的水变(有碱生成)

反应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2.钠与氧气反应

 在常温时:4Na+O2=2Na2O (白色粉末)   

  在点燃时:2Na+O2=△=Na2O2 (淡黄色粉末)

3.钠与钛、锆、铌等金属氯化物反应

4Na+TiCl4==熔融==4NaCl+Ti(条件为高温且需要氩气做保护气)

补充

4.与酸溶液反应

钠与水反应本质是和水中氢离子的反应,所以钠与盐酸反应,不是先和水反应,钠与酸溶液的反应涉及到钠的量,如果钠少量,只能与酸反应,如钠与盐酸的反应:   2Na+2HCl=2NaCl+H2↑     如果钠过量,则优先与酸反应,然后再与酸溶液中的水反应。

5.与盐溶液反应   

将钠投入盐溶液中,钠先会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如果能与盐反应则继续反应。   如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钠的制取:

电解熔融氯化钠

2NaCl(熔融)=电解=2Na+Cl2

钠的化合物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

2.区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