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报告的定义、特点及写作格式

报告的定义、特点及写作格式

一、报告的定义和类别

报告是机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汇报工作、报送文件、报告查询事宜时所写的汇报性文件。

在机关中,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重要工作,一般都要向上级机关写报告,用以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设想,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送、报批文件,回答上级查询的问题等,有时也使用报告。

报告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类:

1.呈报报告

这是直接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报告。根据具体内容和性质又可分为综合报告与专题报告两种。

综合报告用来向上级汇报本单位、本部门一个时期内全面工作或几个方面工作的综合情况,往往有一文数事的特点,例如《关于××市九五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专题报告是向上级汇报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或某一方面情况的报告,往往有一事一报、迅速及时的特点,例如《关于元旦春节市场安排情况的报告》。

2.呈转报告

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并请求将该报告批转有关部门或地区执行的报告叫作呈转报告,例如林业部《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报告》。

3.回复报告

用于答复上级询问或汇报所交办事情办理结果的报告,称作回复报告。回复报告往往是对一些重大事项的答复,对一般性事项用函作答即可,例如××市民政局《关于拥军优属情况的报告》。

二、报告的主要特点

1.汇报性。凡报告都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一般都是将做过的事情报告给上级,让上级掌握基本情况,以利于心中有数或对工作进行指导。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大特点,这是报告同请示的根本区别。这一特征决定了报告一般事后行文。

2.陈述性。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这项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些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等,所以在行文上一般都用叙述的笔法,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陈述其事,而不是象请示那样祈使、请求。陈述性是报告区别于请示的又一大特点。

…… …… 余下全文

篇二 :报告定义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报告,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军队的公文处理规范中,都规定了这个文种。其适用范围,大体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些区别。请看这四个大机关对报告下的定义:

《中国共 产 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党的《条例》)中规定: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人大《办法》)中规定:报告,“适用于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答复询问等”。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中国人民解放军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军队《条例》)中规定:“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和意见建议,询问用“报告”。

从以上定义可以发现,四大机关的报告,均是上行文。其中,党、人大、军队三家的报告,都规定了四项用途,包括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等。惟独政府的报告,只有三项用途,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而没有“提出建议”这个功能。实际上,在20xx年发布的行政《办法》之前,也曾有“提出建议”的功能,只是在新的行政《办法》中取消了。承担这一功能新增加了文种:意见。因此,“意见”这个文种多了一个上行文的用途。

报告的特点

1.内容的汇报性:一切报告都是下级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让上级机关掌握基本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个大特点。

2.语言的陈述性: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或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建议,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叙述方法,即陈述其事,而不是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等法。

…… …… 余下全文

篇三 :8D报告的定义

8D报告的定义

2008-02-20 10:49:4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8D 一.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解决各类可能遇到的简单或复杂的问题. 8D 方法就是要建立一个体系,让整个团队共享信息, 努力达成目标. 8D本身不提供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但它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二.目标 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提供找出现存的与质量相关问题的框架, 杜绝或尽量减少重复问题出现. 8D格式的原则是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短期,中期,和长期对策,并采取相应行动措施. 三.定义 (1) 8D (8 Disciplines) 方法包含8个解决问题的步骤. 它基于使用描述工具,格式化,分析,量化等工具,从而提供彻底解决问题的指引. (2)问题: 被发现的具体问题,它包括:

1)与正常状况相比,属于失常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予以纠正,使其恢复初始正常状况. 2)为提高质量的目的而改变目前的状况. (3)纠正措施: (按ISO8402标准定义) 针对现存的不合格项或缺陷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并杜绝或尽量减少重复问题出现. (4) 预防措施: (按ISO8402标准定义) 针对潜在的不合格项或缺陷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并杜绝或尽量减少重复问题出现. 四.在下列情形中须提交8D报告: (1)当客户在工厂现场的稽核中发现不合格项或缺陷时, 对于严重不良,主要不良及重复发生的次要不良须提交8D报告. (2)OQC发现严重不良,主要不良及重复发生的次要不良时须提交8D报告. (3)当市场上发现有重复发生的产品缺陷时须提交8D报告. (4) 当ORT测试过程中发现缺陷时须提交8D报告. (5)IPQC在同一生产现场连续发现三个位置相同不良现象或三个原因相同不良现象 (6)要对那些需要长期纠正措施来解决的缺陷采取行动时,须提交8D报告. (7)被相关程序文件明确要求提交8D报告时. 五.提交报告时间要求: (1)在发现问题的24小时内,提交包含所采取的暂时措施描述的8D报告. (2) 在发现问题的72小时内,提交包含问题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的8D报告. 六.结论: 8D格式用于监控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不是一个详尽的报告或复杂的分析,描述工具,而是一个包含了解决问题的每个步骤的集合,因而可从其中找到经提炼的基本信息. 七. 8 D steps 8D步骤 (1) Team: Composition of the team in charge of solving the problem 小组: 参与解决问题的所有成员所组成的集体. 1) 小组中必须有一个负责人,他(她)根据需要,组织合乎要求的人成立临时团队,并负责收集要解决问题的相关数据(技术,定性,定量数据,预算,等) 2)在小组首次会议中,搜集必需的专业意见,定义考核方法(详细的进程计划,其它人员要求,等) (2)问题描述: 问题及其所造成影响的描述. 1) 描述在具体环境中观察到的现象,或问题造成的危险. 2) 用4M+1E( Milieu)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问题的状况. 3)推荐在8D报告中采用适当的图表作为附件来描述(what, who, where, when ,how (3)短期临时措施 1) 若观察到的问题直接对产品的性能和等级造成影响,立即采取措施(分类,重工,延迟交货,报废)以确保正常生产得以继续进行,直到采取纠正措施将问题解决. 2)检查以确保短期临时措施有效. 3)若短期临时措施有效,则实施. (4) 明确和核实原因 1)从问题描述中寻找最有可能的一些原因,若有可能,做一些测试帮助寻找原因. 2)检查所有考虑到的可能原因, 将它们会带来的结果与观察到的结果比较, 原因/结果矩阵图可帮助选择优先考虑哪个原因. 3)识别问题的种类.(设计,程序,制程,材料,人员技巧 4)探寻可能的解决方案,列出可行性,效果,实施时间等. 5)建立将要实施的那些措施的检验标准. 6)尽量利用各种图表 (5)选择长期纠正措施 1)对将要执行的长期纠正措施在实施前做进一步的确认,以核对它们是否在实施后能提供一个合乎期望的结果. 目的是解决问题的根源,要防止这些纠正措施带来任何其它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形下,须采取其它的措施消除负面影响.

…… …… 余下全文

篇四 :开工报告的定义及需备资料

开工报告

开工报告定义 建设项目或单项(位)工程开工的依据,包括建设项目开工报告和单项(位)工程开工报告。

(1)总体开工报告:承包人开工前应按合同规定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报告,主要内容 应包括:施工机构的建立、质检体系、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劳力安排,材料、机械及检测仪器设备进场情况,水电供应,临时设施的修建,施工方案的准备情况等。虽有以上规定,并不妨碍监理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下达开工令。

(2)分部工程开工报告:承包人在分部工程开工前14D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报告单,其 内容包括:施工地段与工程名称;现场负责人名单;施工组织和劳动安排;材料供应、机械进场等情况;材料试验及质量检查手段;水电供应;临时工程的修建;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以及其他需说明的事项等,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开工。

(3)中间开工报告:长时间因故停工或休假(7D以上)重新施工前,或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处理完后,承包人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中间开工报告。

开工报告内容 建设单位(业主)需要搞定

1、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包括附件);

2、 建设工程开工审查表;

3、 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4、 规划部门签发的建筑红线验线通知书;

5、 在指定监督机构办理的具体监督业务手续;

6、 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设计图纸及设计文件;

7、 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备案证书;

8、 图纸会审纪要;

9、 施工承包合同(副本);

10、 水准点、坐标点等原始资料;

1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水文地质资料;

12、 建设单位驻工地代表授权书;

13、 建设单位与相关部门签订的协议书。

施工单位(承包方)需要搞定

1、 施工、及注册号;

2、 国家企业等级证书、信用等级证书;

3、 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可证;

4、 企业法人代码书;

5、 质量体系认证书;

6、 施工单位的试验室资质证书;

…… …… 余下全文

篇五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定义及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定义及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调查和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国内、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和销售价格;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市场占有率;研究确定市场,主要是产品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劣势,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研究确定主要市场风险和风险程度。

2、对资源开发项目要深入研究确定资源的可利用量,资源的自然品质,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开发利用价值

3、深入进行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包括: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工程选址,工艺技术方案和主要设备方案,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环境影响问题,节能节水,项目建成投产及生产经营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进度计划,所需投资进行详细估算,融资分析,财务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分析,风险分析,综合评价等等。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是由浅到深、由粗到细、前后联接、反复优化的一个研究过程。前阶段研究是为后阶段更精确的研究提出问题创造条件。可行性研究要对所有的商务风险、技术风险和利润风险进行准确落实,如果经研究发现某个方面的缺陷,就应通过敏感性参数的揭示,找出主要风险原因,从市场营销、产品及规模、工艺技术、原料路线、设备方案以及公用辅助设施方案等方面寻找更好的替代方案,以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如果所有方案都经过反复优选,项目仍是不可行的,应在研究文件中说明理由。但应说明,研究结果即使是不可行的,这项研究仍然是有价值的,因为这避免了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除了以上所讲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外,我们在实际中还有一种与投资密切相关的研究,称为专题研究,主要是为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可行性研究)创造条件,研究和解决一些关键性或特定的一些问题,它是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和辅助。专题研究分类如下: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事故的界定和报告程序

金华市鸿泰文具有限公司

质量事故定义和报告控制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对产品事故的处理。

2、职责

2.1产品事故第一发现者:发现事故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记录事故情况。

2.2事故发生部门主管: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产品事故的现场进行处理,防止事故蔓

延,并调查事故发生原因,提出采取的补救措施。

2.3品管部经理:组织相关部门经理展开事故调查,并汇总意见,提出采取的补救措

施,报送总经理。发生重大质理事故时,到现场参与抢救,对事故的处理结果进行确认。

2.4相关部门经理:调查事故情况并提出建议采取补救措施。发生重大质理事故时,

到现场参与抢救。

2.5总经理:负责质理事故最终决策,发生重大质理事故时,到现场指挥抢险。

2.6执行部门经理:组织实施事故处理。

2.7现场品管员:对处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3、内容

3.1产品事故的定义与划分

3.1.1事故—导致生产或供应不安全,非法或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的事件

3.1.2事故产生的原因:1)关键服务的中断如水、能量、员工;2)事件,例如洪水,火灾和自然灾害:3)恶意污染或蓄意破坏。

3.1.3潜在的产品事故处理依《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3.2处理事故的原则

3.2.1任何时候都应坚持预防第一,尽量避免产品事故的发生。

3.2.2重大产品事故立即由品保部向产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客户报告。

3.2.3事故发生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2.3.1事故原因应调查清楚,并有文字记录;

3.2.3.2事故应得到妥善处理,并有文字记录;

3.2.3.4检查和回顾,完善防范措施。

3.3产品事故处理过程

金华市鸿泰文具有限公司

质量事故定义和报告控制

3.3.1事故现场的紧急处理

3.3.1.1事故发现者或事故发生部门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事故蔓延。

3.3.1.2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总经理到现场指挥,品保部及相关部门经理共同参

…… …… 余下全文

篇七 :问题定义和可行性报告-博文

问题定义和可行性报告

2005-3-29 22:17:00

今天交了张老师的软件工程的作业,写一篇有关私家车安全监控系统的问题定义和可行性报告。

对于这个作业,我个人觉得第一要务是明确问题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的关注的是私家车安全监控, 因此作为开发者他们的目标就是开发出相应的系统,并将这个系统买给私家车主来获取利润。也就是说我们的开发的目标就是针对私家车主的,是满足私家车主的需要,而不能在设计的时候附加的损害到他们的利益。但是在整个作业的分析过程中,大家对此的理解不一,忽视了对私家车主的利益关注。

第二个我们要关注的是我们写的问题定义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最简介明了的方式来突出我们的重点,让客户非常容易的了解我们的问题定义和可行性的报告。虽然我们在更多的时候是利用ppt向客户介绍的,但是作为备用的给客户的文档简介明了是必要的。

第三个就是利用通用而又明了的制图工具。画出相应的ER图,既便于画图又利于大家理解和交流。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下面附上一份可行性报告的样本。

IT监理目标控制过程中的问题管理

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目标采用动态控制是监理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依照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决于建立一整套完备的监理机制,包括监理机构、监理活动基本流程、文档管理规范、沟通机制、问题管理机制等等。

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一般分为六个阶段,即:项目准备阶段、总体设计阶段、设计开发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监理介入有早有晚,可能是全过程监理,也可能只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阶段实施监理。大型信息系统项目周期可长达两年、三年,甚至更长。周期越长说明项目越复杂,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的问题越多。尤其对于一些“先天不足”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完全遵照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客观规律),不可避免地会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各种问题。在这一类型项目的监理中,毫无疑问,问题分析、管理和解决机制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整个项目建设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走向最终目标。监理方必须及时了解问题、跟踪问题的发展和解决进程,并有义务向系统各方通报现状和提出监理方观点。监理价值也正是在发现问题、预警风险、促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本文即是充分运用了问题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力图特定项目建立起特定的、有可操作性的问题管理机制。以下通过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探讨问题管理机制。

…… …… 余下全文

篇八 :关于财务报告主体定义的探究

关于财务报告主体定义的探究

一、报告主体概念的提出

鉴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下简称概念框架)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与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决定在改进各自现有概念框架的基础上,致力于联合制定一份完整的、内在一致的趋同概念框架,并逐渐取代各自目前的概念框架,这将为原则导向、内在一致、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联合趋同框架的制定将分多个阶段项目完成,包括目标与信息质量特征:要素和确认;计量;报告主体:列报和披露;概念框架在公认会计原则层次中的地位与目标;非盈利组织对概念框架的应用等问题。

20xx年7月6日,fASB与FASB联合发布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与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初步意见),并于20xx年5月发布了《改进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与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及约束条件》(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第1章提出,“通用财务报告应提供关于主体的经济资源(即主体的资产)和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即主体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信息。”同时,“财务报告也应当提供有关主体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对其经济资源和要求权影响后的情况下的信息。”这表明财务报告的对象是主体本身,而不是其所有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通用财务报告的对象与报告的使用者是有区别的。但由于当前IASB和FASB各自的概念框架中并未涉及报告主体的概念,20xx年5月29日IASB与FASB联合发布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报告主体》(初步意见)。下面主要对报告主体定义的必要性及其与法律主体、财务报告目标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介绍和探讨。

二 报告主体定义的必要性

有观点认为应当对“报告主体”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以确定到底哪些具体内容适合作为通用财务报告的对象,同时这一定义应能在财务报告准则中应用,以使某一特定财务报告20财务与会计综台版200g 12的探讨的对象只有在满足报告主体的定义的条件下才能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列报。这种定义方式的作用是对通用财务报告的对象进行严格限制。如果没有这种限制,财务报告的编报者便能随意选择财务报告对象,从而不利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例如,某些企业可能只报告盈利的经营情况,不列报产生亏损的信息,这种财务报告显然是不完整的,对其使用者来说可能存在误导性。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