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20xx年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1月26日在无锡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毛小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无锡市委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亿元,同比增长17.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3亿元,同口径增长4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4.1亿元,增长24.7%;城镇登记失业率3.4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

20xx年,市政府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落实宏观调控,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强化投资导向,高新产业投入成为工业投入主体,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投资增多。外资、民资投入占全部投入八成以上,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消费拉动效应放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2亿元,增长18.9%。全市商品市场成交额突破千亿元,百亿元市场增加到6家。对外贸易争先进位,进出口总额218.5亿美元,增长51.9%,其中出口110.2亿美元,增长50.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升至34.3%。集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复垦开发整理新增耕地1180公顷。布局调整稳步推进,产业集聚步伐加快,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电线电缆等产业基地逐步成形。重点开放园区以不到全市5%的面积,创造了三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园区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十倍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57.6∶40.2。工业快速发展,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升至30.3%;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3家,超两百亿企业1家,新增中国名牌产品5个。服务业取得新突破,对一般预算收入贡献度近四成。国际招商城、保利广场、华东商贸城等规模化商业设施相继投用。旅游业发展迅猛,蠡湖公园、黄山湖公园、宜园等建成开放,海澜工业园、太湖花卉园等成为首批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接待国内游园人数2680.2万人次、海外旅游者近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9.7亿元。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10.1万平方米。金融信贷结构优化,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710.5亿元和1880.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39亿元和347.3亿元。现代都市农业特色初显,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特色水果等重点项目推进迅速,江阴、宜兴现代农业示范区启动实施,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8.5%。

…… …… 余下全文

篇二 :党无锡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亮点

现代化成果要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未来五年,无锡将全面实施社会建设行动计划,加快完善城乡一体的民生保障制度,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增长机制,力争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五年翻番;加快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力争基础养老金水平五年翻番;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医保基金支付比例,适时取消最高限额;落实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力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五年翻番;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xx年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到20xx年,每千人病床数达到4.2张,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以内,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加快基层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20xx年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1200平方米以上。

“滨水花园城市”描绘现代化新面貌

未来的无锡什么样?毛小平同志的报告作出了形象的描绘。

它将是城乡发展过程中的妙手天成———无锡将大力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大幅提升城乡集约开发建设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努力彰显城市山水特色与人文风貌,打造生产发达、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的“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到20xx年,市域城市化水平超过75%。报告中首次提到的“滨水花园城市”,将成为锡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无锡新形象。无锡将做足水文章,突出滨湖、滨江、滨氿地理优势,彰显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特色,加快无锡以及江阴、宜兴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建设,确立无锡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独具一格的城市风貌。

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的建设,立足点有三个:一是立足于滨水城市生态敏感性特质,大力实施流域水环境整治,到20xx年,新增森林面积7100公顷,90%以上的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二是立足于展现江南水乡田园风貌,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打造优美乡村;三是立足于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全面完成建成区危旧房和低洼棚户区改造,着力解决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重点难点和显见性问题;四是立足于“滨水花园城市”的形象定位,强化面向海内外的城市品牌宣传推广,通过打造环太湖公路自行车赛、马拉松赛、音乐艺术节、书画艺术展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和节庆展会,提升无锡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 …… 余下全文

篇三 :20xx年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2月15日在无锡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毛小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无锡市委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5亿元,可比价增长15.1%;财政总收入421.8亿元,同口径增长19%,一般预算收入181.7亿元,同口径增长2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5.1亿元,增长19.8%;城镇登记失业率3.2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

20xx年,市政府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推动工业集群发展、高端延伸。国家(无锡)液晶显示产业园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液晶显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博世、TCL、清华同方、柯尼卡美能达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30家企业入选全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居全省首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353.1亿元,增长22%。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新增5家,累计达到11家。新增中国名牌产品7个,国家免检产品企业14家。推动服务业规模扩张、层次提升。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060亿元,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4.1亿元,同口径增长16.3%。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发展态势良好,保税物流园开工建设。大力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崇安寺步行街开业,国际招商城、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等初具规模,新增百亿元大市场2家,累计达到8家。接待入境旅游者65.9万人,旅游总收入301.6亿元。灵山景区服务标准被列为省级标准进行推广。金融态势良好,信贷结构优化,年末各项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343.6亿元和2264亿元,比年初增加579.7亿元和384.8亿元。推动现代农业调整结构、优化布局。阳山万亩水蜜桃、绿羊生态园等5个市级重点园区全面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扩大到107.3万亩,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到51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度43.9%,农机化综合水平88.7%。推动资源节约、要素集约。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编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工业能效指南等政策意见。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复垦开发力度,开发整理新增耕地1.8万亩,建成多层标准厂房1095万平方米。

…… …… 余下全文

篇四 :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

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和“十一五”主要成就

20xx年,市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增长、保投入、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5亿元,可比价增长1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7亿元,增长18%。重发展,经济工作健康向上。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57.9亿元,增长9.8%。新增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9家,脱贫转化经济薄弱村32个。规划建设南部六镇200平方公里不开发区域,徐霞客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58亿元,增长16.1%;预计实现工业利税490亿元,增长18.4%。完成服务业增加值782亿元,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9亿元,增长18.7%。实现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11.9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7.5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56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95亿美元,分别增长41.1%和53.9%。新增上市股票6只、创投基金7只、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5家,全市17家商业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8%和13.8%。重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成120

只重点重大项目年内建设任务。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6亿元,增长25%,其中工业投入330亿元,服务业投入280亿元。大力实施“445计划”,实现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75亿元,增长25%。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贝卡尔特亚洲研发中心建成投运。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75只,申请专利5500多件,新增法尔胜、华宏等中国驰名商标7件,江苏名牌9只。新建“三创”载体65万平方米。引进高层次人才268名、“530”项目31只。组建省级江阴大学科技园,江阴软件园成为首批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基地,我市被列为省创新型试点城市。重功能,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新三路”工程、港城大道建设进展顺利,梅园路三期等道路建成通车,澄江西路隧道开工建设。1912特色街区一期、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红星美凯龙等项目进展良好。江阴客运汽车站竣工投运,新增天然气公交车150辆。实施智能交通工程,强化交通管理,被评为全国实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数字城管一期建成投用。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地和澄西水厂建设。完成城乡拆迁480万平方米,新建拆迁安置房200万平方米。完成新市镇建设项目178只,撤并自然村135个,整治村庄213个,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街道)3个,徐霞客镇成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重环境,生态保护取得成效。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

…… …… 余下全文

篇五 :20xx年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姚晓东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各项工作成果丰硕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狠抓产业升级,突出创新驱动,注重统筹兼顾,着力改善民生,巩固和发展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好势头,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600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50.9亿元,增长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300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0亿元,增长17%。

(一)坚定不移促转型,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大力开展“加快转型升级年”活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制造业转型步伐加快,五大产业实现产值562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7%,启动实施了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08.8亿元,增长31.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2%。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实现增加值1500亿元,增长12.2%;实现旅游总收入420.12亿元,增长20.1%;创意产业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实现产值150亿元,增长37.6%。现代农业亮点频现,水稻

单产实现全省“九连冠”,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达14家,“双百万亩”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成功获得20xx年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承办权。

(二)注重投入上项目,开放创新增添新活力。坚持不懈狠抓项目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优化金融服务,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效投入快速增长,完成工业投入1285亿元,增长1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入522亿元,增长104%;服务业投入1039亿元,增长21.5%。开放活力显著增强,确认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0.5亿美元,增长14.2%;外贸进出口总额280亿美元,增长25.9%,其中出口190亿美元,增长22.1%。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5家,总数达618家,名列全省第三;新建“两站三中心”119家,总数达621家,全市孵化器面积达364.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610家;新增专利授权总量超过1万件;“一核八园”建设加快推进,完成营业收入682亿元,增长46%,科教城入驻机构达520家,研发人才超万人;启动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全年引进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250个。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净增私营企业780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3.75万户,新增个私注册资本600亿元。大企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11家,入库税收超亿元企业达32家。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引进1家外资银行,发行企业债券67.08亿元,成功发行“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新增创业投资机构4家,新增上市企业11家,上市企业总数达32家。

…… …… 余下全文

篇六 :江苏江阴政府工作报告

江阴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阴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和“十五”主要成就

20xx年,全市上下在中共江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目标,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全面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8亿元,同比增长18.5%。财政总收入达到108.3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8.38亿元。我市在’2005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排名中蝉联第三,在第五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实现三连冠,成为江苏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级市。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完成农业总产值31亿元,增长5.4%;加快华西、阳光等8个重点农业示范园建设,全市农业规模化经营比重46.8%;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0个、生产面积12.77万亩,新增绿色食品基地面积21.86万亩;新增各类农机870台(套)。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2332亿元,增长27.9%;利税总额191亿元,增长19.4%;工业投入235亿元,增长13%;9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3家企业入围全国大型工业企业;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家、税收超亿元企业2家;新增私营个体经济单位1.2万个,累计4.6万个,注

册资金328亿元,吸纳就业25万人;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只、江苏省名牌产品6只、省著名商标12只。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实现增加值270亿元,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亿元,增长14.8%;物流园区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一批大型商贸企业相继落户江阴;成立了首家服务业担保公司江阴市朝阳担保公司;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亿元。

…… …… 余下全文

篇七 :2111年1月12日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xx年1月12日在江阴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王锡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和“十一五”主要成就

20xx年,市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增长、保投入、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5亿元,可比价增长1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7亿元,增长18%。重发展,经济工作健康向上。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57.9亿元,增长9.8%。新增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9家,脱贫转化经济薄弱村32个。规划建设南部六镇200平方公里不开发区域,徐霞客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58亿元,增长16.1%;预计实现工业利税490亿元,增长18.4%。完成服务业增加值782亿元,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9亿元,增长18.7%。实现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11.9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7.5亿美元;

— 1 —

完成进出口总额156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95亿美元,分别增长41.1%和53.9%。新增上市股票6只、创投基金7只、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5家,全市17家商业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8%和13.8%。重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成120只重点重大项目年内建设任务。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6亿元,增长25%,其中工业投入330亿元,服务业投入280亿元。大力实施“445计划”,实现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75亿元,增长25%。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贝卡尔特亚洲研发中心建成投运。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75只,申请专利5500多件,新增法尔胜、华宏等中国驰名商标7件,江苏名牌9只。新建“三创”载体65万平方米。引进高层次人才268名、“530”项目31只。组建省级江阴大学科技园,江阴软件园成为首批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基地,我市被列为省创新型试点城市。重功能,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新三路”工程、港城大道建设进展顺利,梅园路三期等道路建成通车,澄江西路隧道开工建设。1912特色街区一期、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红星美凯龙等项目进展良好。江阴客运汽车站竣工投运,新增天然气公交车150辆。实施智能交通工程,强化交通管理,被评为全国实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数字城管一期建成投用。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地和澄西水厂建设。完成城乡拆迁480万平方米,新建拆迁安置房200万平方米。完成新市镇建设项目178只,撤并自然村135个,整治村庄213

…… …… 余下全文

篇八 :20xx年宜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xx年3月20日在宜兴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张 立 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总结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xx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在中共宜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型发展主线,认真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统筹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顺利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80.4亿元,可比价增长1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2亿元,增长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2.2亿元,增长1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6亿元,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49元,分别增长14%和17.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5%左右。“十二五”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转型步伐加快

1

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451亿元,增长24.1%,增速居无锡首位,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4.8%;产值超10亿元企业突破50家。技改扩能增势强劲,实施市定重点项目61只,装备投入占工业投入比重达25%,进口装备率超过40%。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壮大,实现销售收入1400亿元,占工业经济比重超过50%。落后产能加快退出,关停并转化工、铸造企业60多家,拆除排蜡窑245座,完成太华镇化工企业关闭签约等任务。94家企业实施了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规模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4.7%。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累计达9家。服务经济支撑有力。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01.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1%;服务业后劲投入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8.4%。红星美凯龙宜兴商场主力店建成开业,华地集团成为首家百亿级商贸企业。60家企业完成主辅分离,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蓬勃兴起。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加大,云湖景区一期、善卷洞景区整体改造进展顺利;年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分别突破1250万人次和120亿元。西渚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股份制商业银行集聚区雏形初现,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破千亿,金融助推功能进一步增强。现代农业提速增效。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高效农业占比达58.7%,生物农业规模超过15亿元。感知农业提速发展,建成1万亩水产养殖感知技术应用示范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物联网实验站落户宜兴。17家企业通过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认定,兴望农牧等集生产、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兴农业基地 2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