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初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

全等三角形

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哪些变化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包括直角三角形):(1)定义(重合)法;

(2)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

(4)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AAS: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解题常用后面四种方法。直角三角形全等特有的条件: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1)已知两边:a、找第三边(SSS);b、找夹角(SAS);c、找是否有直角(HL)。

(2)已知一边一角:①已知一边和他的邻角:a、找这边的另一个邻角(ASA);b、找这个角的另一个边(SAS);c、找这边的对角 (AAS)。

②已知两角:a、找两角的夹边(ASA);b、找夹边外的任意边(AAS)。

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用法1:∵ QD⊥OA,QE⊥OB            用法2: ∵ QD⊥OA,QE⊥OB,QD=QE。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 …… 余下全文

篇二 :初二数学上册期中考试总结

初二数学上册期中考试总结

三角形

1 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条边为4,此三角形的周长为14,求其他俩边的长?4和6或5和5

2在公园内,常发生抄近道的现象,反映的数学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50度,求其他两角的度数?65度和65度或50度和80度

4已知三角形的边长是2,x,13,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有几个?

解析;因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x,得取值范围是大于11小于15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初二数学期末考试总结

顾长春

一学期已过去,从考试成绩来看,不够理想。在这个学期中,在学校和数学科组的领导下,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作。总的来说,我们是在扎实做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如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如何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如何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来开展工作。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研究的课题。

一、 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

切实地实施和贯彻新课标,对第一学期的新教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全体任课老师经常在课间与科组例会一起讨论,分析,钻研教材,坚持集体备课。通过这个学期的教学,特别是重点部分的教学,我们对这套教材的体系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体会。这对我们以后使用这套教材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发辉集体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制定难点的突破教法,探讨交流教学上的问题。

二 、做好单元过关测验

每章统一进行单元测验,统一评分标准,并利用集体活动时间进行测后总结分析,写出成绩登记交教导处。各单元测验试卷的命题由同组老师轮流负责。

三、 做好培优扶困工作

本届初二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基础差是客观现实,从另个角度来说,基础差也说明发展的空间大,只要方法得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不排斥数学课堂,那么,发展只是程度的问题了。为了使后进生提高数学成绩,我们以个别辅导为主,利用课上和课外去做好培扶工作。

一个学期以来,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后进生转化一直比较缓慢,学生厌学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2、 随着学生认知的变化,课堂组织的模式也要不断更新的,有关探索还不是很到位;

3、 没有很好地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培优扶差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 学生作业质量差,有抄作业现象,更不说课后复习;

…… …… 余下全文

篇四 :20xx初二数学期末考点总结

2015初二数上学期末考点总结

一、选择与填空

1. 分式

① 认识分式

② 分式有或者无意义时x的取值范围

③ 值为0时x的取值.

2.分解因式

①判断分解因式是否正确

②完全平方求对应系数

3.判断轴对称图形.

4.幂的简单运算(涉及到0次 ﹣1次)

5.等腰三角形中知道2个求 周长或者角度(考多解)

6.四边形中折叠求角度问题.

7. 规律题.

8.代数计算中整体替换的思想.

9.全等

①自己添加条件

②判断是否全等

③全等后对应求边或角

④角平分线与全等

10.关于x轴 y轴 原点 以及某条线对对称求坐标.

11.单项式乘单项式与科学计数法

12.判断三角形是否是RT△

二.17到20题

1. 单项式÷单向式/多项式×多项式/多项式÷单项式

2.分解因式

3.解分式方程(验根)

4.含网格坐标系中的对称求坐标问题,坐标连线所围成图形面积

…… …… 余下全文

篇五 :初二(上)数学期末考试总结归纳

期末解答题重点复习内容

  一,实数的计算,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找出相对应的直角三角形)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重点看例题)

  四,一次函数的图像(求解析式和对称关系,重点认识常数a,b与图像的联系和直线与x 轴 y轴的焦点求法)

  五,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图像的关系(两直线的焦点)

  六,三角形证明题(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注明:以上六大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问老师和同学,同时对着复习资料温习。

勾股定理

一. 重点知识讲解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 b,斜边为c,那么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题型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利用勾股定理作(n>1)的线段;    

例1、已知:如图,△ABC中,AD是中线,AE是高,AB=12,AC=8,BC=10.求:DE的长. (第1题)          (第2题)

解:设EC=a, 则 BE=10-a.  Rt△AEC和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E2=AC2-EC2=AB2-BE2,    ∴ AE2=64-a2=122-(10-a)2.                 解得  a=1.  故  DE=DC-EC=5-1=4.例2、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F点在BC上,且BF=BC,求证:DE⊥EF.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初二数学期末考试总结.doc

20##年秋季班启航教育学生结业测评分析报告

…… …… 余下全文

篇七 :初二数学分式典型例题复习和考点总结

第十六章分式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

【知识网络】

【思想方法】

  1.转化思想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非常广泛,运用转化思想能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本章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转化思想,如,分式除法、分式乘法;分式加减运算的基本思想: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得到分式方程的解等.

  2.建模思想

  本章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分解因式、通分、约分、去分母等,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建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数学化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对培养通过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类比法

  本章突出了类比的方法,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及分数的运算法则类比引出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及分式的运算法则,从分数的一些运算技巧类比引出了分式的一些运算技巧,无一不体现了类比思想的重要性,分式方程解法及应用也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讲 分式的运算

【知识要点】1.分式的概念以及基本性质;

2.与分式运算有关的运算法则

3.分式的化简求值(通分与约分)

4.幂的运算法则

【主要公式】1.同分母加减法则:

2.异分母加减法则:;

3.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4.同底数幂的加减运算法则:实际是合并同类项

5.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am●  an =am+n; am÷ an =am-n

6.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ab)m= am bn , (am)n= amn

7.负指数幂: a-p=    a0=1

8.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式

(a+b)(a-b)= a2- b2 ;(a±b)2= a2±2ab+b2

…… …… 余下全文

篇八 :北师大版初二上学期期末数学统考必考类型题总结(极度经典)

初二上期末数学(一)统考类型题1

1、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如图,则的结果是       

2、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则    是直角。

3、画出一次函数的大致图象;

4、乐乐骑自行车去上学时,经过一段先上坡后下坡的路,在这段路上所走的路程(单位:千米)与时间(单位: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放学后如果按原路返回,且往返过程中,上坡速度相同,下坡速度相同,那么他回来时,走这段路所用的时间为   (  )

A、12分     B、10分     C、16分      D、14分

5、直线的交点在轴上,则等于     

6、若,则     

7、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点B表示的数是,那么数轴上到点B的距离与点A到点B的距离相等的另一点C表示的数是     

8、两个两位数的和是25,在较大的两位数右边接着写较小的两位数,得到一个四位数;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左边写上较小的两位数,也得到一个四位数。已知前一个四位数比后一个四位数大99,求这两个两位数;

9、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高,E是AC边上一点,BE与AD交与点F,∠ABC=45°,

∠BAC=75°,∠AFB=120°;

  求证:BE⊥AC

10、已知直线经过点,它和轴交与点;直线经过点,它和轴交与点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