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避雷针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学生:xx 学号:xx 专业班级:xx

实验名称:避雷针

演示内容:演示尖端放电原理的应用:避雷针。

仪器装置:高压电源、模拟避雷针装置。

【实验原理】

当避雷针演示仪接通静电高压电源后,绝缘支架上的两个金属板带电了。在极板间电压超过1万伏时,由于导体尖端处电荷密度大于金属球处,所以金属尖端附近形成了强电场,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分子被电离,致使极板和金属尖端之间处于连续的电晕放电状态,即尖端放电现象。而金属球与极板间的电场不能达到火花放电的数值,故金属球不放电。在实际应用中,尖端导体与大地相连接,云层中的电荷通过导体与大地中和,因而避免了人身和物体遭到雷电等静电的伤害。如高层建筑物顶端都安有高于屋顶物体的金属避雷针。

【实验操作与现象】

1.将静电高压电源正、负极分别接在避雷针演示仪的上下金属板上,把带支架的金属球放在金属板两极之间。接通电压,金属球与上极板间形成火花放电,可听到劈啪声音,并看到火花。若看不到火花,可将电源电压逐渐加大。演示完毕后,关闭电源。

2.用带绝缘柄的电工钳将带支架的顶端呈圆锥状(尖端)的金属物体也放在金属板两极之间,此时金属球和尖端的高度一致。接通静电高压电源,金属球火花放电现象停止了,但可听到丝丝的电晕放电声,看到尖端与上极板之间形成连续的一条放电火花细线。若看不到放电火花细线,将电源电压提高。演示完毕后,关闭电源。

【注意事项】

1.由于电源电压较高,关闭电源后,不能完全充分放电,故每一步演示后都应取下电源任一极与另一极接头相碰触人工进行放电,以确保仪器设备和操作者的安全。

2.晴天演示电源电压应降低些,阴天演示电源电压应提高些。

实验拓展:

1.尖端放电跟火花放电

孤立的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它的表面各处的面电荷密度与各处表面的曲率有关,曲率越大的地方,面电荷密度也越大。

尖端上的面电荷密度很大的时候,尖端周围的电场就会很强。空气中离散的带电粒子(电子或者离子)在这强电场的作用下作加速运动时就可能获得足够大的能量,以致它们和空气分子碰撞时,能使后者离散成电子或离子。这些新的电子或离子与其他空气分子相碰,又能产生新的带电粒子。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带电粒子。与尖端上的电荷异号的带电粒子受尖端电荷的吸引,飞向尖端,使尖端上的电荷被中和掉;与尖端上电荷同号的带电粒子受到排斥而从尖端附近飞开。从外表看,就好像尖端上的电荷被“喷射”出来放掉一样,所以叫做尖端放电。

…… …… 余下全文

篇二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标题:

避雷针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实验步骤:

1.将静电高压电源正、负极分别接在避雷针演示仪的上下金属板上,把带支架的金属球放在金属板两极之间。接通电压,金属球与上极板间形成火花放电,可听到劈啪声音,并看到火花。若看不到火花,可将电源电压逐渐大。演示完毕后,关闭电源。

2.用带绝缘柄的电工钳将带支架的顶端呈圆锥状(尖端)的金属物体也放在金属板两极之间,此时金属球和尖端的高度一致。接通静电高压电源,金属球火花放电现象停止了,但可听到丝丝的电晕放电声,看到尖端与上极板之间形成连续的一条放电火花细线。若看不到放电火花细线,将电源电压提高。演示完毕后,关闭电源。

实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注意事项:

由于电源电压较高,关闭电源后,不能完全充分放电,故每一步演示后都应取下电源任一极与另一极接头相碰触人工进行放电,以确保仪器设备和操作者的安全。

实验感想:

明白了上述尖端放电及火花放电的原理,也就知道了避雷的原理。其实所谓的“避

雷”,并不是阻挡,相反是靠“吸引”来中和电荷,似乎叫“引雷针”更合适。所以避雷针一定要高于被保护的建筑物的突出部分,因为在突出部分能形成畸形的电场,在雷电形成的电路导向地面时就会受到畸形电路的影响,从而改变方向,转向避雷针,而避免了击中建筑物。这样,在避雷针的一定高度下也就形成了一定的安全保护区。保护区的范围跟避雷针的高度是有关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一 锥体上滚

【实验目的】 :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

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 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 动规律。 2. 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 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 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 锥体上滚演示仪 : 【实验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 : 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 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 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 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 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 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 2 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 :

1.不要将锥体搬离轨道。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

实验二 避雷针

【实验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 :

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 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 生过程及条件。

【实验仪器】 高压电源、一个尖端电 :

极、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实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 :

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 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 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 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 聚越多(尖端电极处) ,两极之间的电场 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 ,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 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 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实验步骤】 :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1、将静电高压电源正、负极分别接在避雷针演示仪的上下金属板上,接通电源,金属球与上极板间形成火 花放电,可听到劈啪声音,并看到火花。若看不到火花,可将电源电压逐渐加大。演示完毕后,关闭电源 并放电。 2、用手按下绝缘柄,使顶端呈圆锥状(尖端)的金属物体,可听到金属球放电的声音明显减小,而尖端金 属物体放电声音不断增大。可以看到尖端与上极板之间形成连续的一条放电火花细线。 3、让当尖端的金属缓慢下降,观察金属球何时发生明显放电现象。 4、演示完毕后,关闭电源并放电。

…… …… 余下全文

篇四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实验六十五 跳环式楞次定律

【实验目的】

利用通电线圈及线圈内的铁芯所产生的变化磁场与铝环的相互作用,演示楞次定律。

【实验器材】

楞次定律演示仪,铝环(3个)。如图65-1所示。

开口环 闭合环 底座

带孔环

图 65-1

【实验原理】

当线圈通有电流时,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场,穿过闭合的铝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根据楞次定律,套在铁芯中的铝环将产生感生电流,感生电流的方向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因此与原线圈相斥,相斥的电磁力使得铝环上跳。

【实验操作与现象】

1.闭合铝环的演示

打开演示仪电源开关,将闭合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则闭合铝环高高跳起,保持操作开关接通状态不变,闭合铝环则保持一定高度,悬在铁棒中央。断开操作开关时,闭合铝环落下。

2.带孔铝环的演示

把闭合铝环取下,将带孔的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则带孔的铝环也向上跳起,但跳起的高度没有闭合铝环高。保持操作开关接通状态不变,带孔的铝环也保持一定高度,悬在铁棒中央某一位置,但还是没有闭合铝环悬的高。断开操作开关时,带孔的铝环落下。这是由于带孔的铝环产生的感生电流没有闭合铝环大,所以带孔的铝环没有闭合铝环跳的高。

…… …… 余下全文

篇五 :尖端放电演示实验报告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物理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尖端放电演示报告

班级:11物一

姓名及学号:朱小玲(1112010142)

           高 洪(1112010105)

主讲老师:刘韬容

尖端放电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目的

察尖端放电产生的一种力学现象,加深了解尖端放电。

实验仪器:

高压电源、蜡烛、电风吹焰仪

导入:

在初中物理课本“防止雷电”一节内容中,课本中只简要介绍了避雷针,是把针状金属放在建筑物的顶部,再用一根很粗的金属丝接人大地。每当老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学生往往会问,为什么指向空中的金属要做成针状?对此,教师往往用一句“尖端易放电”敷衍过去。结果学生既不知道“尖端易放电”的道理,也没有看到“尖端易放电”的现象,给教学带来了一些遗憾。现在,我们就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让同学们解开在心底多年的疑惑。

试验演示:

其实我们尖端放电试验的仪器很简单,试验也很容易,他们由高压电源,电风吹焰仪,以及最重要的蜡烛组成,现在,我们将高压电源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到实验用的针形导体上,并让电源的接地线接触地面;点燃蜡烛,是不是看到烛焰和平常的没有什么不同呢?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我们接通电源,打开高压电源开关, 将针形导体尖端靠近点燃的火焰底部。大家猜想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首先 ,我们听到了“吱吱”的响声,还看到了烛焰向远离尖端的一方偏斜,(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来感受下靠近尖端时会有什么感觉呢?然后说下有什么感觉)其实,当我们走近尖端的位置,还能感到有静电的存在,并向自己迎面扑来。当我们慢慢加大电压,看到烛焰倾斜程度越来越明显,甚至火就要熄灭了,一个简单的装置,竟有如此大的威力,这是为什么呢?

…… …… 余下全文

篇六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 …… 余下全文

篇七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一锥体上滚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

1.不要将锥体搬离轨道。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

实验二避雷针

实验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实验仪器】:高压电源、一个尖端电极、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实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实验步骤】:

1、将静电高压电源正、负极分别接在避雷针演示仪的上下金属板上,接通电源,金属球与上极板间形成火花放电,可听到劈啪声音,并看到火花。若看不到火花,可将电源电压逐渐加大。演示完毕后,关闭电源并放电。

…… …… 余下全文

篇八 :大学物理电磁学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避雷针

常规防雷电可分为防直击雷电、防感应雷电和综合性防雷电。防直击雷电的避雷装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接闪器又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以避雷针作为接闪器的防雷电原理是:避雷针通过导线接入地下,与地面形成等电位差,利用自身的高度,使电场强度增加到极限值的雷电云电场发生畸变,开始电离并下行先导放电;避雷针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尖端放电,形成向上先导放电;两者会合形成雷电通路,随之泻入大地,达到避雷效果。实际上,避雷针是引雷针,可将周围的雷电引来并提前放电,将雷电电流通过自身的接地导体传向地面,避免保护对象直接遭雷击。通俗的解释就是:避雷针的作用像雨伞为人们遮雨一样,覆盖着它一定范围内的建筑设施,一旦有雷电进入到了这个伞状的范围,雷电就会被避雷针吸引过来,再通过本体泄人大地,从而使伞状以下的建筑不被雷击。避雷针之外还有避雷线,它是通过防护对象的制高点向另外制高点或地面接引金属线的防雷电,它的防护作用等同于在弧垂上每一点都是一根等高的避雷针。后来发展了避雷带,就是在屋顶四周的女儿墙或屋脊、屋檐上安装金属带做接闪器来防雷电,即如你所说的那种。避雷带的防护原理与避雷线一样,由于它的接闪面积大,接闪设备附近空间电场强度相对比较强,更容易吸引雷电先导,使附近尤其比它低的物体受雷击的几率大大减少。再后来又发展了避雷网,分明网和暗网。明网是在避雷带的中间加敷金属线制成的网,然后通过截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物与大地连接的防雷电,用以保护建筑物的中间部位。暗网则是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网进行雷电防护,只要每层楼的楼板内的钢筋与梁、柱、墙内的钢筋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与层台和地桩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形成可靠的暗网,则这种方法要比其他防护设施更为有效。

法国易敌雷拥有超过40年丰富防雷器生产和防雷工程经验和一支强大的由法国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的工程师队伍,使INDELEC("易敌雷") 防雷器成为雷电保护装置的专家。不论在法国以至世界各地,PREVECTRON防雷器经过数十年势不可挡的成功,INDELEC(易敌雷)目前正全力推出其最新研究成果:PREVECTRON(第二代)避雷针。(以下称PREVECTRON 2)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