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时间:              

组别: 第   组    指导教师:        组长:       组员: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 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c(标)×V(标) =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甲基橙(3.1~4.4)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和滴定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 测定未知NaOH溶液的浓度

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从而熟悉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

一元酸与一元碱恰好中和时:C V = C V

       =

实验用品】                                                 

仪器: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锥形瓶  烧杯  铁架台  滴定管夹

试剂:0.1000mol/L HCl标准液  NaOH待测液  酚酞   蒸馏水

实验步骤

1.查漏:检查酸式、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水。

2.水洗:每次用5-10mL蒸馏水洗涤酸式、碱式滴定管2-3次。

3.润洗:分别用对应酸碱溶液润洗酸式、碱式滴定管2-3次,每次用5-10mL。

4.加液:分别将标准盐酸、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中;

赶气泡:下面接小烧杯,赶走气泡;

调液面:将液面调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

记录读数:记下初始读数。

5.取待测液: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0.00mL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 …… 余下全文

篇三 :酸碱中和滴定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酸碱中和滴定

 时间            实验(分组)桌号             合作者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 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含滴定管夹)。

  实验药品: 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酸碱指

示剂:酚酞(变色范围8~10)或者甲基橙(3.1~4.4)

三:实验原理: c(标)×V(标) =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本实验具体为:c(H+)×V(酸) = c(OH-)×V(碱)】

四:实验过程: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 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

…… …… 余下全文

篇四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1]

NaOH滴定HAc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测量未知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NaOH溶液(标准液)、未知浓度的HAc

(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量取:用酸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HAc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溶液不变色。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NaOH,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碱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氢氧化钠后溶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醋酸恰好完全被氢氧化钠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3次。

(三)数据处理

注意:取三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误差分析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②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3、读数带来的误差

…… …… 余下全文

篇五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预习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和溶液配制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原理:

c(标)×V(标) = c(待)×V(待)

实验目的;

(1)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掌握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方法.

(2)通过中和滴定实验,理解化学定量分析实验中有关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计算,实验误差的分析等.

(3)通过酸碱中和实验,理解化学实验中测定酸或碱的浓度的基本方法.

实验要求:

a.滴定管:洗涤---检漏---润洗---注液---赶气泡---调液

润洗:用标准液或待测液分别润洗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调液:调节液面至零或零刻度线以下.如果尖嘴部分有气泡,要排出气泡.

读数:视线和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b.锥形瓶:洗涤

注入(用滴定管或移液管)一定体积的溶液(待测液或标准液)到锥形瓶中,并滴加

实验步骤:

(1)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

(2)右手摇动锥形瓶

(3)目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4)终点的判断

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再变色.

多次测定求各体积的平均值 实验注意事项:

(1)摇瓶时,应微动腕关节,使溶液向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但是勿使瓶口接触滴定管,溶液也不得溅出。

(2)滴定时左手不能离开旋塞让液体自行流下。

(3)注意观察液滴落点周围溶液颜色变化。开始时应边摇边滴,滴定速度可稍快(每秒3~4滴为宜),但是不要形成连续水流。接近终点时应改为加一滴,摇几下,最后,毎加半滴,即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而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准确到达终点为止。滴定时不要去看滴定管上方的体积,而不顾滴定反应的进行。加半滴溶液的方法如下:微微转动活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嘴上,形成半滴(有时还不到半滴),用锥形瓶内壁将其刮落。

(4)每次滴定最好从“0.00”ML处开始(或者从0ML附近的某一段开始),这也可以固定使用滴定管的某一段,以减小体积误差。

(5)计算时应注意

…… …… 余下全文

篇六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锥形瓶

(1)       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对比不同点及其原因;

(2)       对比滴定管和量筒刻度的不同。

.实验操作

(1):检查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净后用指定的酸和碱液润洗。(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净即可)

(3)盛、调:用烧杯沿漏斗注入滴定管中,放出液体,赶气泡、调起点。

(4):将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5)滴定:操作要点及滴定终点的观察。

     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或挤压玻璃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指示剂变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6)记和算: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求出酸的浓度。计算时可用公式:

c(H+)=[c(OH-)×V(碱)]÷V(酸)求。

[原理:c(H+)×V(酸) = c[(OH-)×V(碱)]

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中和滴定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要求:变色要明显、灵敏,且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在滴定过程中的pH值突变实范围内。

    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

①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中,不用石蕊作指示剂,主要原因是:石蕊的“红色→紫色”、“紫色→蓝色”的颜色变化不够明显,不利于及时、准确地作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中和的判断。

②强碱滴定强酸: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PH≈8)

             (酚酞:无色—————浅红色————红色

…… …… 余下全文

篇七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组别: 第   组    指导教师:        组长:       组员: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中和滴定过程中滴定曲线的测定

                                                                班级         姓名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