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20xx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不倒神话破灭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20xx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内部已达成共识,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通俗理解就是,国家不再为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兜底,允许银行破产倒闭,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但赔偿有一定限额。

利率浮动空间可能更大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往往导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由此市场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商业银行利润空间被挤压。为了防止出现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和资产贬值带来的挤兑危机,各国一般都会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中国央行去年6月开始打开存款浮动区间,开闸利率市场化,当然不能让各银行挟带着广大储户光着膀子冲锋陷阵。

今年以来,随着流动性收紧,利率价格战愈演愈烈,不少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开始偏重于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贷款等业务。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国内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显著上升,破产倒闭再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务”。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在银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如果存款保险制度继续缺失甚至不完善,那么,不是有些中小商业银行因为储户缺少安全感,使之存款过少而无法生存下去;就是有些胆大妄为的银行以高利吸引储户而过度投机,造成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机制弱化,弱化了市场约束。

近日,国务院相关金融工作会议上还提出,要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和民营金融机构进入银行业,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民间资本和民营金融进入银行业可能存在较大的后顾之忧,储户也未必放心在这些银行存款。

可以预见的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之后,商业银行间的差异化将更加明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未来存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将远远大于目前。

不过,也有专家担忧,如果只是负责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埋单,存款保险制度会助长后者的道德风险。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表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存款保险机构都有风险管控职能,比如在美国和中国台湾,存款保险机构除负责赔付外,还具备对银行重组甚至监管等广泛的功能,投保银行有任何污点,存款保险机构一清二楚,同时保费也区别对待,商业银行要为违反道德运作增加更多的成本。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xx)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2)》,对20xx年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20xx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金融业改革持续深化,整体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政府、企业和住户部门财务状况良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体系总体稳健。 报告指出,20xx年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国内需求平稳增长,外部需求相对稳定;财政收入增长迅速,用于民生和“三农”的财政支出力度加大;物价指数前升后降,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房地产调控继续加强,房地产价格逐步回落;货币信贷增速回归常态,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金融市场在改革创新中稳步发展,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的运行态势,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政府、企业和住户部门财务状况总体良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有力促进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基于对20xx年我国银行、证券期货和保险业的分行业评估,报告指出,银行业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资产负债规模持续扩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加强,资产质量整体提升,资本充足水平基本稳定,存款增长放缓,流动性压力上升。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表明,以17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应对宏观经济冲击的能力较强,在压力情景下,总体仍能保持运行稳健,部分领域风险值得关注。证券期货业健康发展,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持续增加,业务创新稳步推进,合规监管不断强化,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保险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机构体系不断完善,保费收入增长,服务领域拓宽,改革创新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报告认为,20xx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国际国内诸多挑战。为此,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市场制度建设,完善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完善监管框架,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密切关注具有金融功能的非金融机构风险,全面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健全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丰富和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完)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xx)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

字号 大 中 小 文章来源:沟通交流 2011-06-03 17:11:3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6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对20xx年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20xx年我国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金融业改革成效显著,整体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体系总体运行稳健。

报告指出,20xx年我国经济继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内需求增长强劲,外部需求逐步改善;财政收入增速较快,用于民生和“三农”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房价涨势趋缓;货币信贷逐步向常态回归,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市场交易活跃,充分发挥了改善融资结构和完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企业和住户部门财务状况总体良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金融业稳健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对20xx年我国银行、证券期货和保险业的分行业评估,报告指出,银行业主要指标保持良好,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拨备覆盖率高位提升,资本充足水平保持稳定,盈利持续快速增长,存贷比与上年基本持平,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占比有所提高,流动性整体较为充足,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能力显著增强;证券期货业健康发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稳健运营,市场规模继续增大,机构投资者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诚信合规监管得到强化,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险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资产规模继续扩大,保费收入大幅增长,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整体充足,保险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

报告认为,20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存在较多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国际国内诸多挑战。为此,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市场机制建设,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完善金融机构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全面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探索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完)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xx)》简介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0)》简介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0)》(以下简称《报告》)深入分析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国际国内因素,全面评估20xx年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报告》指出20xx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金融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金融市场运行平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金融体系总体稳健。《报告》认为20xx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有利因素增多,国民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但也面临挑战,并提出下一步为维护金融稳定需做好的工作。

《报告》正文共有八章:

● 宏观经济

● 银行业

● 证券与期货业

● 保险业

● 金融市场

● 政府、企业和住户财务分析

● 金融基础设施

● 宏观审慎管理

另有三个专题:

● 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综述

● 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

● 中国启动金融部门评估规划

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发行《报告》中文印刷版。 中国金融出版社网上书店: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xx简介

…… …… 余下全文

篇五 :雪山贷:《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xx)》 规范互联网金融监管

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规范互联网金融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对20##年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中以专题形式,特别谈及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监管,并提出,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五大原则。

一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合理把握创新的界限和力度。

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金融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的,不能脱离金融监管、脱离服务实体经济抽象地谈金融创新。

二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应服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的总体要求。

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一切金融创新,均应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有利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央行对流动性的调控,避免因某种金融业务创新导致金融市场价格剧烈波动。

三是要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办各项业务,应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任何机构不得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承诺收益,误导消费者。开办任何业务,均应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作出详细的制度安排。

四是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是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在线上开展线下的金融业务,必须遵守线下现有的法律法规,必须遵守资本约束。不允许存在提前支取存款或提前终止服务而仍按原约定期限利率计息或收费标准收费等不合理的合同条款。

五是要处理好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

抓紧推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充分发挥协会的自律管理作用,推动形成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和规则,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大型机构在建立行业标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应起到排头兵和模范引领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六 :IMF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IMF报告称中国面临房价下跌等风险

腾讯网 /a/20111115/006466.htm 20xx年11月15日12:4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4日公布对中国金融部门进行的首次正式评估,称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呼吁中国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以应对全球经济风险,促进经济增长。

中新网(微博)11月15日电 中新网金融频道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官网获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4日公布的对中国金融部门进行的首次正式评估中指出,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脆弱性在逐渐增加。尽管中国在金融部门商业化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监管也得到了强化,但金融体系复杂程度的提高以及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带来了风险。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改革,以支持金融稳定,并促进强劲和平衡的经济增长。

基金组织对中国开展的首次“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检查是与世界银行合作进行的。25个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体同意至少每隔五年接受一次强制性评估,中国是其中之一。FSAP是基金组织金融监督工作和国际货币体系监测活动的一部分。

“中国的银行和金融部门是健康的,但存在一定脆弱性,当局应予以处理。”基金组织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兼FSAP基金组织评估小组负责人Jonathan Fiechter说。“尽管现有结构促成了高储蓄和高流动性,但它也带来了资本配置不当和产生泡沫的风险,特别是在房地产业。随时间推移,这种扭曲的成本只会不断上升,所以越早消除这种扭曲越好。”

另外,根据FSAP报告,中国的金融部门面临着几个近期风险:快速的信贷扩张导致贷款质量恶化;影子银行和表外活动导致银行脱媒现象加剧;房价下跌;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中期脆弱性也在增加,可能会妨害金融体系为支持未来经济增长而进行的必要调整。这样的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将带来进一步的风险,因此,为广泛的金融改革行动营造必要的制度性和操作性的前期条件,就应当成为一个优先工作。

…… …… 余下全文

篇七 :20xx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xx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xx年是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各经济体表现不均衡。中国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金融业改革成效显著,整体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府、企业和住户部门财务状况总体较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同时,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持续产生负面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持续震荡,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加大,金融体系潜在风险仍然存在,维护金融稳定面临新的挑战。

宏观经济总体良好。20xx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内需求增长动力强劲,外部需求逐步改善。财政收入增速较快,用于民生和“三农冶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物价上涨较快,通货膨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房价涨势趋缓。货币信贷逐步向常态回归,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宏观调控难度加大。下一阶段,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银行业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继续优化信贷结构,整体运行稳健。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规模持续扩大,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拨备覆盖率高位提升,资本充足水平保持稳定,中间业务收入绝对量大幅增加,存贷比与上年基本持平,流动性较为充足。金融机构改革成效显著,综合经营和金融创新取得新进展。

银行业信贷总量和结构日趋合理,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占比有所提高。稳健性标准和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能力显著增强。但存款活期化和贷款长期化趋势明显,期限错配风险有所加大,贷款集中度较高的问题仍然存在,风险管控仍需进一步加强。下一阶段,要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强化杠杆率监管,完善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全面提升银行业综合实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共205页)

第八章 宏观审慎管理

专题二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监管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借助网络实现资金支付、融通和信息中介服务的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体系包容性,发展普惠金融。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的观察期,需要处理好鼓励创新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按照“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对其予以适度监管,促进互联网金融持、健康、稳步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一、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情况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当前,业界和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尚无明确的、获得广泛认可的定义,但对互联网支付、P2P网贷、众筹融资等典型业态分类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一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一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基础,挖掘客户信息并管理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通过云计算处理信息,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在信息挖掘和信用风险管理上的需求。二是以点对点直接交易为基础进行金融资源配置。资金和金融产品的供需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达成交易,交易环境更加透明,交易成本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边界进一步拓展。三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以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资金转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作用日益突出。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xx年以前,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主要体现为互联网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银行“把业务搬到网上”,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业态。第二个阶段是20xx年后,网络借贷开始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