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染色体核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生物体细胞所有可测定的染色体表型特征的总称。包括:染色体的总数,染色体组的数目,组内染色体基数,每条染色体的形态、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或次缢痕等。

染色体组型是物种特有的染色体信息之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

组型分析能进行染色体分组外,还能对染色体的各种特征做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是研究染色体的基本手段之一。利用这一方法可以鉴别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同时也是研究物种的起源、遗传与进化,细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的重要手段。

    2.人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n=23)上约有30000-40000个结构基因。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上千个基因。各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有严格的排列顺序,各基因间的毗邻关系也是较为恒定的。

人类的 24种染色体形成了24个基因连锁群,所以,染色体上发生任何数目异常、甚至是微小的结构变异,都必将导致许多获某些基因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产生临床效应。染色体异常常表现为具有多种畸形的综合征,称为染色体综合征,染色体病的检查、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检查的重要内容。

1960年,在美国Denver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遗传学会议,讨论并确定正常人核型(karyotype)的基本特点即Denver体制,并成为识别人类各种染色体病的基础。按照Denver体制,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和确定是否正常,以及异常特点即为核型分析。

三.实验材料

人类染色体非显带标本或人类染色体显带标本。

直尺,剪刀,计算机等。

四.实验方法

①  选择最佳图象拍照;

②  测量、计算;

③  配对;

④  剪贴(排列——原则:从大到小,短臂向上,着丝粒在一条线上,性染色体单排)。

…… …… 余下全文

篇二 :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

1.      了解小白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及数目。

2.      初步掌握小白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的玻片标本制作方法。

3.      观察动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

【实验原理】

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小型动物的染色体制片最好最有效的材料就是骨髓组织。骨髓细胞中,有丝分裂指数相当高,因此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必象淋巴细胞或其它组织那样要经过体外培养;对大型动物通常采用对骨骼、脊或胸骨穿刺术吸取红骨髓,小型动物多采用剥离术取股骨以获得骨髓细胞。

制作染色体标本的先决条件

1. 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选择活跃的组织:胸腺,骨髓,睾丸,小肠

施加药物使细胞分裂:PHA

2. 设法得到大量的中期细胞:秋水仙素

(1) PHA:粗细胞分裂,使淋巴细胞返幼,变为淋巴母细胞

(2) 秋水仙素:破坏微管装配,使纺锤体不能形成,使大量细胞停止在分裂中期。

(3) 低渗作用:水进入细胞内,细胞内容空间变大,染色体间的距离拉大,易于染色体展开

(4) 空气干燥:使细胞和染色体展开

(5) 固定:用甲醇:冰醋酸=3:1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对染色体内的组蛋白讲,变性后硬度增加,保持了染色体的“及时形态”,对细胞膜蛋白讲,变性使细胞膜硬度增强,形成屏障作用,防止了细胞内物质外溢和丢失。

对于小鼠精巢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 使中期染色体停留在赤道面处; 2. 用低渗法使将细胞膨胀, 以至于在滴片时细胞被胀破, 使细胞的染色体铺展到载玻片上; 3.  空气干燥法可使使细胞的染色体在载片上展平, 经Giemsa染色后便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显微图象。

…… …… 余下全文

篇三 :染色体核型分析

篇四 :实验九 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九?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

1. 观察测量照片上每条染色体,进行配对排列和剪贴成核型分析图;

2.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各种数据指标,学习和掌握核型分析的方法;

3. 正确理解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染色体多样性。

【实验原理】

核型(Karyotype)亦称染色体组型,是指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核(或染色体组)的表型,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每一个体细胞含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用2n表示。其中与性别直接有关的染色体,即性染色体,可以不成对。每一个配子带有一组染色体,叫做单倍体,用n表示。两性配子结合后,具有两组染色体,成为二倍体的体细胞。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排队、配对,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叫核型分析(如图1所示)。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长短、形态、类型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称为核型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核型分析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⑴ 确定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⑵ 辨析每条染色体的特征。

1 人类中期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2n=46)

染色体在复制以后,纵向并列的两个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联结在一起。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由于着丝粒位置的不同,染色体可分成相等或不相等的两臂,造成中部着丝粒(m),亚中部着丝粒(sm)、亚端部着丝粒(st)和端部着丝粒(t)等形态不同的染色体(如图2所示)。此外,有的染色体还含有随体或次级缢痕,所有这些染色体的特异性构成一个物种的核型。细胞分裂中期是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最典型的时期,通过显微镜摄影,将选取伸展良好,形态清晰,有代表性的细胞分裂相进行高倍拍摄放大,得到用于核型分析的照片。

2 中期染色体形态及结构

1. 分析标准:⑴ 臂比值r(长臂长/短臂长);⑵ 着丝粒指数i[(短臂长/染色体长)×100%](表1);⑶ 相对长度:某条染色体长度占一套单倍体染色体长度总和的百分比:相对长度(%)=(某染色体长度/单套染色体组总长)×100%(植物);或:相对长度(%)=[某染色体长度/(单套常染色体+X染色体)的总长]×100%(动物);⑷ 臂比指数(N.F.值):把具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的“V”形染色体计为2个臂,而把具近端和端部着丝粒的“J”或“I”染色体计为1个臂,以此统计核型中总臂数;⑸ 染色体长度比:根据染色体长度比[(最长染色体长/最短染色体长)×100%]。

…… …… 余下全文

篇五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分析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大小等特征,其分析以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为研究对象。

原理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大小等)特征,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意义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型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经行核型分析后,可以根据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来判断生物的病因,比如是由于缺少了什么样的基因才导致的这种疾病。

分析 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染色体在形态结构或数量上的异常被成为染色体异常,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为染色体病。现已发现的染色体病有100余种,染色体病在临床上常可造成流产、先天愚型、先天性多发性畸形、以及癌肿等。临床上染色体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染色体异常和诊断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 染色体检查是用外周血在细胞生长刺激因子—植物凝集素(PHA)作用下经37℃,72小时培养,获得大量分裂细胞,然后加入秋水仙素使进行分裂的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以便染色体的观察;再经低渗膨胀细胞,减少染色体间的相互缠绕和重叠,最后用甲醇和冰醋酸将细胞固定于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核型为44条常染色体加2条性染色体X和Y,检查报告中常用46,XY来表示。正常女性的常染色体与男性相同,性染色体为2条XX,常用46,XX表示。46表示染色体的总数目,大于或小于46都属于染色体的数目异常。缺失的性染色体常用O来表示。

将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洗涤的目的是洗去绿矾表面的少量杂质,用冰水是为了减少绿矾溶解损失。

三价铁的检验:?Fe3+ +3SCN- = Fe(SCN)3(血红色) (高中教材中的硫氰根的系数是3)?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

核型(Karyotype)一词在20世纪20年代首先由苏联学者T. A. Levzky等人提出。核型分析的发展有三项技术起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19xx年美籍华人细胞学家徐道觉发现的低渗处理技术,使中期细胞的染色体分散良好,便于观察;二是秋水仙素的应用便于富集中期细胞分裂相;三是植物凝集素(PHA)刺激血淋巴细胞转化、分裂,使以血培养方法观察动物及人的染色体成为可能。

核型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等。核型分析是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排队、配对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核型分析对于探讨人类遗传病的机制、物种亲缘关系与进化、远缘杂种的鉴定等都有重要意义。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描绘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称为核型模式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 19xx年,丹佛会议上,提出了人类有丝分裂染色体命名标准体制草案,为以后的所有命名方法奠定了基础。19xx年,伦敦会议上,正式批准Patan 提出的A、B、C、D、E、F、G七个字母表示七组染色体的分类法。19xx年,芝加哥会议上,提出人类染色体组和畸变速记符号的标准命名体制。

A组(1-3号)

1号:最大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长臂靠近着丝粒外有次缢痕。 2号:最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3号:中央着丝粒染色体,比1号小三分之一。

B组(4-5号):为较大的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二者不易区分。 C组(6-12号,X):中等近中央着丝粒染色体,彼此难区分。 6、7、9、11号:着丝粒略近中央。

8、10、12号:偏离中央。

9号:q有次缢痕。

X位于6、7之间。

D组(13-15号):中等近端着丝点染色体,p常有随体。 E组(16-18号)

16号:中等中央着丝粒染色体,q上有次缢痕。 17号:较小,近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 …… 余下全文

篇七 :青蛙染色体核型分析

青蛙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其染色体核型分析

摘要: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物种分类和鉴定的基本依据。利用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制备青蛙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再利用Photoshop软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通过计算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指数、着丝粒位置等三个重要参数,根据Levan(1964)划分标准,对虎纹蛙的染色体进行类型分类与排序,获得青蛙染色体的核型。结果表明青蛙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6。其中有5对大型染色体,8对小型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6=22m+4sm.

关键词:青蛙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核型分析;Photoshop软件

引言

核型(karyotype)是指一个细胞内整套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的图像,通常是将显微摄影得到的染色体照片剪贴而成1。对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生物的遗传组成、遗传变异规律和发育机制,而且对预测鉴定种间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的结果、了解性别遗传机理以及基因组数、物种起源、进化和种族关系的鉴定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

Photoshop软件可将显微摄影得到的染色体照片进行剪切和分离,精确测量染色体各臂的长度及染色体全长,进行染色体的配对、排列,建立核型图。Excel软件可依据染色体的各种参数构建青蛙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数据分析表,便于染色体间的分析比较。

一、   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

虎纹蛙,雌性(中山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提供)

试剂:

Carnoy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0.1%秋水仙素溶液、0.65%生理盐水、1/15mol/l磷酸缓冲液(pH7.4),Giemsa染液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生物体细胞所有可测定的染色体表型特征的总称。包括:染色体的总数,染色体组的数目,组内染色体基数,每条染色体的形态、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或次缢痕等。

染色体组型是物种特有的染色体信息之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

组型分析能进行染色体分组外,还能对染色体的各种特征做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是研究染色体的基本手段之一。利用这一方法可以鉴别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同时也是研究物种的起源、遗传与进化,细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的重要手段。

    2.人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n=23)上约有30000-40000个结构基因。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上千个基因。各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有严格的排列顺序,各基因间的毗邻关系也是较为恒定的。

人类的 24种染色体形成了24个基因连锁群,所以,染色体上发生任何数目异常、甚至是微小的结构变异,都必将导致许多获某些基因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产生临床效应。染色体异常常表现为具有多种畸形的综合征,称为染色体综合征,染色体病的检查、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检查的重要内容。

1960年,在美国Denver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遗传学会议,讨论并确定正常人核型(karyotype)的基本特点即Denver体制,并成为识别人类各种染色体病的基础。按照Denver体制,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和确定是否正常,以及异常特点即为核型分析。

3.关于分析的主要指标

①着丝粒指数(%)——短臂占整条染色体的百分比:p/(p+q)×100%;

②臂比——长臂与短臂的比值(q/p),是反映着丝粒位置的指标,SAT(随体)。

1.0~1.7(M); 1.7~3.0(SM); 3.0~7.0(St);7.0~(Ot);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