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李恒洋

本溪市三十九中学小学部

二O一O年三月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五、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任务。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在教学实施上,必须贯彻标准的这种根本理念,使得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感受和理解、习得和掌握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内容,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粹的知识学习。

(一)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别列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个部分。必须认识到,这样三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整体存在于儿童个体的发展之中并且互为影响的。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是在生活中获得的,生活态度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能力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的,而人类迄今为止的所有知识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归纳出来的。具体的课程单元中, 要逐渐地习惯于全面地考虑和把握教学目标。无论是什么样的具体内容,也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当事先从目标出发进行考虑:在这一单元、主题或课题的学习中,可能促进学生哪些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可能促进学生哪些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可能给予学生哪些知识经验的获得?进而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以把握。当然,在不同的内容中,态度、能力、知识目标必然地会各有侧重。

(二)要充分利用并且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并非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并不是从这门课的学习才开始的。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有了一些很初步的社会生活经验,已经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行为习惯,具有了很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已经很自然地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基本相适应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了初步的社会积极性。而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正是从学生这样的发展基础上建构,继续予以教育和提高的。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不要把教学内容当作学生完全不懂的东西来加以讲解,加以灌输。而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善于动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与课程具体的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面对学习的主题的时候,感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正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因而理解课程的意义,乐于进行探究。

…… …… 余下全文

篇二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2012.2

一、指导思想

坚持求真务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继续认真贯彻县教研室工作精神,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课标、新教材所体现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特征为基准,注重体现新教材的思想性、学科性、综合性和活动性原则;以“生活德育论”为理论基础,让孩子通过有意义的生活来学习道德,促进儿童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创设具有活动性、生活性、开放性等特点的综合型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教学水平。

二、工作重点:

1、深入学习课改新理念,认真积极稳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经验。

2、强化学科教研组建设,不断健全教研组工作常规,努力做到教研活动制度化、专题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组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3、深入开展教育科研,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教研。

三、工作措施:

一)立足教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不断创新“科研、教研和师训”三结合的校本培训路子,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活动,提高培训实效。

1、以校为本,开展主题式培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确定本学期教研的主题。主题应来自教学实际,它是真实的、有意义的、能够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得到改良和解决的。学期初,教研组组织教师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特点,了解学生情况;在教学中留意观察和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学习、梳理,教研组共同商讨确定两三个重点问题,作为本学期所重点研讨的问题,即校本教研的主题。教研活动应重点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以强化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校为本,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1)继续以学研沙龙活动为途径,抓实教学基本功。以说课、评课基本功培训为突破口,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导课与结束语、现场评课等分项训练,要求人人过关。

…… …… 余下全文

篇三 :品德教研组计划

品德教研组教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使我们学校的品德学科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微课教学的先进尝试,我们品德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对微课的研究和学习。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

…… …… 余下全文

篇四 :品社教研组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龙王庙希望小学 武增凤

一、工作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区教研室品社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品德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

二、教研目标:

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的重点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135互动课堂”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培养惹人爱的学生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真正起到优化学生的品德与行为的作用。

三、活动安排

1、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品德课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品德课。

2、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3、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四、 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品德教学工作计划,交流讨论,落实计划目标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课标,结合本学段要求落实教学常规。 十月份:

1、六年级品社集体备课

2、开展听评课活动,互相学习,加强交流。

十一月份:

1、开展教研活动,组织老师们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2、撰写教学案例。

十二份:

1、组织教师参加说课评比活动。

2、反思交流会

一月份:

1、做好期末总结工作

2、撰写学期工作总结

3、组织学生开展期末评价,进行试卷测试。

…… …… 余下全文

篇五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潍城区永安路小学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思品、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思想品德和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新的一学期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以孩子们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

三、课堂上常用的学习形式:

1. 多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并得到深刻的教育。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调查。

3. 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调查,从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中学习知识。 根据

4、讲故事,从故事中获得一些品德与社会的知识。

…… …… 余下全文

篇六 :品德与社会教研活动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研活动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 …… 余下全文

篇七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研计划

党江镇中心小学 陈承鸿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 …… 余下全文

篇八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党江镇中心小学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