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怎样上好初中历史课

提起上初中历史课,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的观念逐渐改变了,要上好初中历史课,可真不容易,正如,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门功课让学生们产生兴趣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借助讲故事,借助诗歌,借助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故事能引人入胜,所以穿插故事就显得很有必要。当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时,我提到了清朝有个官员叫曾国藩,当他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但如果这样上报朝廷,呈给慈禧太后,太后会降罪的。于是,他的部下建议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更能表现出自己虽败,但斗志尚存的决心,结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当讲到19xx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于是,我灵机一动,唱起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河北高粱熟了------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声把学生带到了那种血与火的岁月,使得他们更能理解“7月8日中国共 产 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

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这一历史事件。

当讲及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时,我就提到《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这样,学生便轻松地了解了民族团结的方针。

还有象澳门回归可以唱《七子之歌》,发展大生产运动可以唱《南泥湾》等等。

当然,除了上课之外,我们还可以由学生来主持,搞一些历史竞赛。可以以平行班为单位确定一些选手,每个班还可以选出20多名啦啦队员,这样就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参与活动。由学生来主持,让学生来参与,教师只起策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调动。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学生身边的历史”征文(东莞一等奖范例初中)

2013 东莞市“中学生写身边的历史”征文活动一等奖作品选登

土改——我家的故事

大朗一中初一(16)班 叶晓彤

指导老师:张仑

茶余饭后,奶奶总爱给我们讲起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也总会用左手撑着下巴,目不转睛地望着奶奶,津津有味地听着,让奶奶的故事把我带入那时那景??

我认为,不一定只有革命战士才有曲折的人生,普通人也会拥有一段段曲折的人生插曲,使人生不再平淡无味。

土改时期 批斗“地主”

很早以前,奶奶的娘家人就已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他们很勤劳,不管炎炎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每天都下田忙活;只是在农忙的时候,会请福记(临时工)、长工等来帮忙。土改时期,奶奶的家人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的运动;它给奶奶的家人带来严重的伤害。

奶奶的爷爷为人很善良,平时很照顾生活

贫苦的人,逢年、过节都会给贫苦的乡亲派发一些米粮。一次,奶奶的爸爸“漂洋过海”去了一趟香港,看到当时香港已经有“风雨欲来”的趋势,,他猜想家乡今后也将不再平静,便劝父亲不要再派米给穷人,以免惹来麻烦。奶奶的爷爷不知是固执、不相信,还是过于善良,不听取儿子的话,继续派米给穷人,结果,灾难真的来临了。

1951 年,东莞开始了土地改革。在“分田地”之前,先给农村各家各户定“阶级成份”。 奶奶家因为总是给穷人派米,显得很有钱,结果不由分说被定了个“地主”成份,成了“专政”的对象。

奶奶抿了抿嘴巴,闭了闭眼睛,给我们娓

娓道来:“那时候可惨了,当时首先批斗的就是我们家。那些批斗的人其实都是村里的人,有很多还曾经接受过我们家的救济,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突然变得那么残忍、可恨。一天,那些人来到我家二话不说,就拉了我爷爷、我父亲和我叔叔去到鱼塘边批斗。我爷爷被打得昏死在鱼塘边,那些人就从鱼塘里勺水上来泼醒他。昏一次,泼一次,醒一次,又被打得昏死过去。我记得很深刻,当时我爷爷是被我父亲和叔叔抬着回来的;你有见过烧鹅皮吗?”用手撑着下巴的我连连点头。“当我第一眼看到爷爷时,我被眼前的一幕吓傻了,全身上下的衣服被打得稀巴烂,就跟什么都没有穿一样,全身的皮就像烧鹅皮一样,人已奄奄一息;我父亲和叔叔也被打得衣服上只剩下纽扣那丁点布条了,那脸可是青一块、紫一块的,走路也不是很稳。”奶奶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我

…… …… 余下全文

篇三 :历史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赏析

历史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赏析

历史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赏析

历史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赏析

历史学毕业论文:初中历史学科创新性教育

的定位

发布时间:20xx年10月21日 现在中学阶段的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刨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功能。笔者认为历史学科的创新性教育,首先要解决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育定位问题,也就是什么样的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才是创新性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性教育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如果这一问题没有解决,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性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性教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呢?

在此将自己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性教育的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初中历史学科刨新性教育定位的认识、思考从创新性教育的内容和创新性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改变两个方面诉诸笔端,祈有益于同行的创新性教育。

一、当前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特点

当代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方面:

1.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电视机等各种电子媒体得到了普及,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了解外界各种事物的渠道。在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电视中历史题材的各类节目(近年来电视中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节目相当多)。但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导致了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应有的严肃性,学习只重历史现象的表象,对历史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感到有强烈的兴趣,而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很容易厌倦,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

历史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赏析

历史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赏析

历史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赏析

式的掌握感到十分困难。

2.轻理解、运用重记忆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知识,根本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认识方法的归纳,不重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在“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里死记硬背。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学生身边的历史”征文(东莞一等奖范例高中)

2013 东莞市“中学生写身边的历史”征文活动一等奖作品选登

母亲的东莞地图

广东省东莞中学高二(11)班 谢麦诗

指导老师: 张光洋 黄衬满

合上历史课本,默默地梳理了一下知识框架。思绪停在中国的 1992 年部分,陷入了沉思。重要的知识点其实很简洁易懂,莫过几句话:1992 年 1 至 2 月,邓小平南巡。10 月 12 日,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同时开始建设上海浦东新区。

这一年,全国上下都在忙着开办公司,搞三产。

改革与开放,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不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而这短短数十字,深刻地烙在一代人的心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深深浅浅,鲜明炽烈又静默渗透。它们成为了无数人人生的重要转折,创造了无数的梦,成就了无数的梦,带来了无数的奇迹。

很难得和母亲这么长时间而细致地谈论某一段岁月。

人们谈论历史,因为人们就是历史。

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内陆,吹到江西,吹到了母亲所在的小县城。未满十九岁的母亲刚从师范毕业,分配到一个离小县城二十里的乡村中心小学做老师。虽是中心小学,也只有一栋两层的教学楼,每个年级仅有一两个班级。遇上嗓门大点的老师,楼下楼上的学生可以同时听两堂课。体育课基本是母亲带着孩子们爬教室对面的小山包。

春日盛放的第一朵杜鹃花,夏夜的栀子花,秋季的枫叶,冬天的北风,都见证了母亲青春而开朗的笑靥。

年轻人,总是一脸赤诚的梦想,亦不知道这种铁饭碗,对年轻女孩来说实是嫁个好人家的砝码。她们只是想飞,飞向远方。

1992 年初,邓小平南巡。21 岁母亲,再也按捺不住自己那颗想改变命运的心。她利用课余时间,看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报刊,收集了很多珠三角企业的用工信息,逐一投寄简历,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回应。后来,母亲才知道招工都是要亲自去的,还要接受面试。

6 月,母亲带的毕业班升学考试结束。

…… …… 余下全文

篇五 :初中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研究

初中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研究

     历史小论文写作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历史知识的积累与应用、情感价值的体验与提升、思想认识的深化与表达高度结合,体现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提高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在近年来从事的九年级历史教学中,本人一直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写作能力作为毕业班教学和复习工作的一个重点,反复实践,不断积累,以求发挥历史教学鉴往知来、学以致用的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与论证

1、学情背景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经济状况较差,农民工子女较多,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阅读书籍少且缺乏习惯,文科素养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相当部分学生不能用学科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验。

我校长期缺乏专业历史教师,本人因此长期担任初中毕业班历史教学任务,初中七、八年级课程有年长的非专业教师担任,教学经验虽然丰富,却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讲解而忽视思维品质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三维目标难以贯彻,学科教学和学生的学科素养相对薄弱。

2、行动研究的必要性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要求学生“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历史小论文写作能力的指导,通过搜集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在理性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用书面陈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是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提出的内在要求,能够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的结合。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中历史论文

高中历史论文

跨越时空,感知历史  44

——谈新课程背景下情景虚拟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情景虚拟法就是通过复现、模拟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跨越时空,让师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进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虚拟情景,在导入新课时留有悬念,讲授新课时设有疑问,课堂巩固教学时注意回味,从而让历史变的生动有趣,让历史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历史教学活泼而有效。

 [关 键 词]情景虚拟  感知历史

新一轮的课程新改革正在有序而紧张的进行,人们也从一开始的困惑、彷徨到现在的接受与适应,许多人改变了“认为历史知识带有过去性,很难‘体验’”的看法,提出了众多感知历史的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其中就有情景虚拟法。情景虚拟法就是通过复现、模拟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跨越时空,让师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进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方式非常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借助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历史变的生动有趣,让历史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历史教学活泼而有效。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景虚拟法,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尝试探讨。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虚拟情景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主阵地,怎样进行虚拟情景,使学生乐于学习,真正感知历史?

1、 导入新课时情景虚拟应留有悬念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第一幕,第一幕设计得好,就能唤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在第一幕中虚拟情景并设置启发性问题,悬念式问题,这样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置身于历史情景中,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学习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时,导入新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情景:査士奇是汉代一位家道没落的读书人,为了养家糊口,他决定要“改行”,你认为他选择从事农业还是选择工商业,为什么?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学习: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学校:

班级:

小组成员:

1 研究背景

     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义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5 研究步骤

(1)确立选题

(2)根据确定的题目内容,调查对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3)搜集有关社会变化的资料、图片、走访老人、社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

(4)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5)将成果整合或制成演示文稿进行展览。

6 资料收集手段

依据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家庭等搜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典型性。

调    查    问    卷

一   中国百年社会背景

…… …… 余下全文

篇八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学习: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学校:

班级:

小组成员:

1 研究背景

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义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5 研究步骤 (1)确立选题

(2)根据确定的题目内容,调查对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3)搜集有关社会变化的资料、图片、走访老人、社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

(4)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5)将成果整合或制成演示文稿进行展览。

6 资料收集手段

依据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家庭等搜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典型性。

1

调 查 问 卷

一 中国百年社会背景

二 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 引起中国百年有哪些原因。

四 社会风俗变迁的影响有哪些。

五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