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金陵十三钗》影评

我辈当自强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当前几日日本名古屋市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时,当描述南京大屠杀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在北美上演遭到抵触的时候,我是真的想对我们十三亿中国人喊出:我辈当自强!如此,我们中国人可以为自己有一个强大而温暖的祖国而感到自豪,可以在国人面临危机面临凌辱时丝毫不惧——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团结的民族。甚至可以进一步的避免某些悲剧的发生。所以,让我们发愤图强吧!为了延续那几千年的梦想!

《金陵十三钗》,可以说是一部用鲜红的血来从一些小的人物的命运生动地刻画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片子里不缺少卖国贼,不缺少大奸大恶之人,可是同样也不缺少人性的光辉!不论是一直杀到最后一刻仍然不忘用自己的身体算计鬼子一套的队长,还是那群微笑着从片头嘁嘁喳喳一直到片尾仍然微笑受死的风尘女子,亦或是那个“好像”是假冒神父的大卫,或者又是那个被从小收养的孩子,还是那群女孩子。你看,只要人性的光辉还在,只要这些心灵的温暖还在,谁可以灭绝掉作为人的存在呢?

是的,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可是这部电影却狠狠的将这份美好硬生生地撕碎在我们面前。队长临死前的身姿,那两个出去被日本人抓住凌辱致死的女子那凄惨的画面,还是最后那十三个人微笑却令我们辛酸地止不住流泪的背影······让我们这些享受着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的人心里堵得慌!而导演在结局只是描述了逃走的女学生,却刻意地没有去提那群安然受死的人,而这,更让人难受。因为正是这份空白,让我们无限制的想象着她们会遭受着什么样子的苦难。而当这种感觉赤裸裸的由这部电影灌输给我们时,谁能不愤懑,谁能不低沉!

那时的中国,是一个怎样令人失望的国家——一个无法给予国人任何希望,让敌虏肆意欺凌的国家!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激那些为了祖国洒出自己满腔热血的人,如果不是他们,我们现在也许仍然是毫无尊严,毫无安全感的活着;我们没有理由可以忘记在那个年代一心向前的国人,包括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是他们真真正正的让我们有了更好的世界——而他们自己的世界里有的只是血的交织。

…… …… 余下全文

篇二 :金陵十三钗影评

影评;金陵十三钗

电影应该是纪念南京大屠杀的,不过角度较为特别,从一个获救的女学生的讲述中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窥见当年那场浩劫的冰山一角。开始,国民党士兵抵抗日军和平民逃难弥漫着一股灰色的调子,主要的场景是在天主教堂,整个故事大都发生在这里,有些戏剧的感觉。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约翰原来是个殡葬工,满脑子想的都是挣钱的事。可是在逃到教堂,为了安全化身为神父,并在与学生们和十三钗的相处中渐渐转变了,最后帮女学生们逃离了南京城。

教堂的窗户是五颜六色的,色彩绚丽,或许包含的寓意在于,人们用淡漠来掩盖内心的脆弱。在最危难的时刻,人们摘下了冷漠麻木的面具,迸发出人性的光辉,而这些人性的光辉凝聚在一起,就是强大的光芒,照亮每个人心里的阴暗。我们应该佩服导演的构思,以这种特写镜头诠释人性光辉的力量。

关于人性的光辉,是印象最深刻的,渗透在在影片快节奏和慢节奏交替的过程中,并且渐渐显露出来。

约翰,是个酒鬼小混混,本来要去教堂收尸的美国人,他有些轻浮,有些低俗,但在女学生遭到威胁的时候,他站了出来,因为良心的呼唤;他站了出来,毅然决然承担了责任,帮助了这些中国的女孩。他不是个神父,但他的行为已经超越了神父。作为教堂里唯一的男人,外国人,他给了别人希望。他看着女孩尸体时的难过,他为了女孩恳求日本人,他为了玉墨等人默默祈祷,他做了他能做的,他放弃了他想拥有的,一个人的人性光辉在危难的时刻爆发出来,带着怜悯和信念,而且,约翰是个普通人,在灾难中他也在不停地进行着心灵的自我救赎,呼唤心底真善美的自己,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性光辉才显得格外珍贵。自我救赎,让约翰和战争中人面兽心,甚至是衣冠禽兽的日本兵比起来,显得无比高大。他展现出的是不分国界的仁爱。

金陵十三钗,作为背负着万千骂名的,实质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妓女,她们虽妩媚而放荡,却有着简简单单,有情有义,爱恨分明的内心。因为女学生们在日军入侵时舍身保护在地窖中的她们,因为不想女学生白白送死,她们决心顶替女学生们去日军军营。虽然堕入风尘,却还是充满着对生活的期盼,却也明白什么是灵魂的肮脏与高尚。最可贵的,是在她们尝尽了生活的各种滋味后并没有抛弃社会。作品中刻画了拥有美好梦想的豆蔻,她幻想着和浦生过上美好的生活,甚

…… …… 余下全文

篇三 :金陵十三钗影评

《金陵十三钗》作为张艺谋导演筹备四年的贺岁大作,不仅在中国电影史上制作投资空前,而且也更立意深刻,并向社会宣扬积极的普世价值。我想导演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不只是揭露战争的残酷,更重要的是挖掘人性中那些深藏的,却又深刻的品质。虽然南京大屠杀是所有中国人民心底都不愿再触碰的一块伤疤,但张导却以他独到的视角打破固有的以悲剧的形式去描绘南京大屠杀,把这段沉痛的历史演绎的更加深刻。

影片是以19xx年南京被攻陷一名教堂十二三岁的女学生的回忆展开的,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去勾勒南京大屠杀。在片子筹拍前张导脑中就已经成型了这样一幅画面:十四名秦淮女人,衣着艳丽,步伐婀娜,在教堂彩色玻璃的流光下缓缓走来,这个镜头显然不是小女孩的回忆,而是她心里虚构的画面,这也证明了她没有记住残酷,她记着了美丽。我想人类的本性便是珍藏美好而忘却痛苦,而这部电影最可歌可泣的就是没有哀怨,没有仇视。

影片讲述的是日军屠城,教导队为了掩护十四名女学生进城阵亡到只剩教导队长和一名重伤的队员,十四名女学生及一名在教堂打杂的男孩和殡仪师在教堂避难,期间又来了十四个妓女,十四名妓女一到教堂就把隐蔽的地窖占了,教导队长把重伤的兵浦生托付给秦淮女人(十四名妓女)。在日后一群日军搜查教堂时,女学生因为没来得及躲进地窖,差点被日军强奸,教导队长最终与这一队日军同归于尽。教堂里的学生、神父(殡仪师假扮的)、秦淮河女人自此彻底失去了反抗的能力,被囚禁于教堂之中。最后日军对教堂十三名女学生发出死亡之约后,秦淮河女人代女学生赴死。我认为,《金陵十三钗》不但无情的鞭挞了战争的冷酷,更借以战争表达了亲情、爱情、友情、铁血柔情、救赎、责任、舍生取义、重生、永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一、战争之花

1、亲情

剧中,书娟与她的女同学们因没有拿到书娟父亲孟先生逃离南京的船票,而不得不躲进岌岌可危的教堂。这里书娟的父亲孟先生没有舍弃自己的女儿逃命,而是选择了与狼共舞,做了日军的翻译官。这里有患难与共的友情,也有不离不弃的亲情。不过我想孟先生在临死前听到小蚊子的“我不是女学生”会死也瞑目了吧。

…… …… 余下全文

篇四 :金陵十三钗影评

金陵十三钗

这个电影的名字起的是源于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改成了十三钗,不知道这样起的电影名字和不合适,但电影拍的我觉得很好。又勾起了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愤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对日本人有了相当大的偏见,或者说就是烦。

南京,当时的中国首都,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之后没多长时间就沦陷了,一个国家的首都被攻陷,而这个国家并没有被灭,这在世界史中是很少见的,可见当时中国人民的顽强,不愿做亡国奴的意志是多么的坚强,当然,我觉得在中国人的眼中,起码在当时中国人的眼中,应该没有把南京首都看的那么重要。

南京,一个古老的城市,在南京沦陷后,三十万的人民遭到了屠杀,铁一般的历史,日本人现在还不承认,这一点不像说了,说的太多了。

这部电影中能够看到人性的影子,在大难来临的时候,人都是有人性的,外国人救学生,军人救学生,妓女救学生,学生救妓女,互相支撑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的是妓女,但这十二个女人用生命诠释了人性,也用行动说明了她们也是有情有义的中国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善良的角落和土地,一旦种子播种下去就会开花结果。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评论影片金陵十三钗

评论影片《金陵十三钗》

摘要: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国产电影的成就,不可否认他最新执导的影片《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相比之下质量较高的影片,不管是主旋律方面的民族精神的弘扬还是对近来讨论得很热的电影中应该表达的人性都做了一定的表现。另外,以张艺谋的一贯风格,影片在视觉方面有很强烈的冲击力,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其中的人物造型及相关的场景布置都很考究,甚至比起以往来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不过,影片上映后尽管取得了很高的票房成绩,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

关键字:战争;尊严;人性;牺牲;视觉冲击

拼死一战中彰显民族尊严

谈起南京大屠杀这一段历史,民族的灾难往往使人陷于一种无法自拔的沉重、屈辱与愤怒的情感之中,而在这些情感之外,对于灾难中表现出来的另一些方面的认识却受到了局限。电影开头的部分就给观众呈现出了一群士兵保护一群即将落入残暴日军手中的教会女学生,这群士兵原本只差几步就可以撤走,然而在选择是自行撤走还是以暴露自己为代价开枪救那群即将落入敌手的女学生的时候,领头的李教官没有犹豫地选择了救女学生,尽管镜头上李教官的表情因为沾满了血与灰而无法辨认,但是我们清楚的可以看到他的眼神是坚决而不容怀疑的,其他士兵再没有异议。在作出这样的决定后,他们看上去似乎是在送死一样的扑向了敌人,近身炸敌军坦克,以简易的掩护作战,尽管这看上去似乎有些无力回天,但是,在这里影片让他们成功,以牺牲到只剩下两个人的代价,他们救了那群女学生。在影片的中间部分,还有一场李教官独战日本人的戏,结果是他拉开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当他们开枪的时候,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军人的职责不可选择,更多的是,在那个特殊的时候,他们没有退缩,以仅存之力战到最后,绝不软弱,他们捍卫的是一群无辜的同胞,更是我们民族的尊严,他们本身的行为就是尊严体现,而影片的结局让书娟等女学生最终在大家的保护中逃离了南京城,则是在对这种牺牲自我捍卫尊严的肯定,也预示着在一个民族在胃危难时刻不抛弃他的尊严那么这个民族在最后一定会取得自己胜利。。

…… …… 余下全文

篇六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这里是最神圣的地方。不允许任何扼杀生灵的人来这里胡作非为。”这是在教堂里最威严的话,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它是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它用鲜血和生命再现了历史,重复了经典。19xx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女学生、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米勒,都先后进入了教堂,他们共同面对了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许多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这十三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所救,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她们的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而这十三钗中却有一个默默无闻保护女学生的男孩子,在死亡面前展现了一种别样的勇气。

这部影片深深的打动了我。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不仅再现了日军的残暴,也看出了中国的软弱和腐败。当然,还有怀着赤子之心的中国人的殊死抵抗。他们与日军机智的周旋,怀着一颗炙热的心来拯救中国的明天。从思想的角度来说,这对我是一次思想的高度升华。感受到一个人在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存亡时,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捍卫祖国的尊严与生命。这种强烈的情感深深的感动了我。他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奠基了祖国的光明未来;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人民心灵的城墙,增强了国人们的士气,与日军奋战到底。

这部影片深深的教育了我。软弱的背后就是任人宰割,绝望的背后就是胜利的凯歌。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面前,民族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我也愿意像玉墨和约翰·米勒一样,不惜一切来维护祖国,像他们一样坚强、勇敢、拼搏、努力。

这部影片告诉了我:时时刻刻要勇敢乐观,奋进向上。要甘愿为他人付出,顾大局,舍小利。不求名垂千史,但求无愧于心。

…… …… 余下全文

篇七 :《金陵十三钗》开头

人性的光辉

——————浅议《金陵十三钗》主题

战争中的硝烟滚滚上升,一具具尸体就是历史的见证。虽说战争无情,但人间有义。在战乱的年代,人性的光辉会更亮。《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描述南京大屠杀时,一群妓女为救一群学生去日本军营的故事。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并不像其他抗战影片一样,中国人是怎样反抗日本人侵略的,中国农民是怎样自卫、怎样起义的,影片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点。而《金陵十三钗》仅是通过一群妓女和一群学生来反映抗战的残酷。而在残酷的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在发亮。(题材异于其他战争影片,整部影片抛弃了以前大篇幅描述中国军民是如何反抗日军侵略的,而是把镜头对准了。。。。。。。彰显了。。。)

没有一群群战士的打斗,只有打斗后的残墙断壁,只有血肉成河的场面,当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呈现在观众面前时,观众流的不是泪,而是自己的心也在滴血。同是中国的同胞,人性又怎能泯灭呢?在影片的旁白中说过,“中国人没有抵抗的武器,中国人拿身体去掩护”。同是中国人,同是战士,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国家的危亡。当那一个个战士被枪打死,血四溅时,导演刻意用了慢镜头,这一幕牵动着观众的心,观众能感受到那种生命的微弱。导演用这种方式来描述抗战战士的死,更能让观众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人性在战争时代并没有被泯灭。

当一群学生在一场激烈的战争中跑过时,导演并没有用太多的镜头去捕捉学生们的面部表情,而是用大量的特写镜头去描述一位抗日战士那布满灰尘的脸。从他的脸上可以让观众们体会到战争的艰难、战争的残酷。女学生在逃跑过程中丢掉一只鞋,导演特意给鞋子一个特写的镜头,在这一点导演将学生逃跑时的慌张呈现在观众面前,

以前,镜子是她们美的象征,现在,镜子成了她们自卫的工具。导演借用镜子这一工具,将妓女在战争的压迫下,转变了她的命运,让她们的人性绽放出光辉。

…… …… 余下全文

篇八 :入党思想汇报: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入党思想汇报: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敬爱的党组织:

纪伯伦的《先知》里面有段话:“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会为一体。”最近看了《金陵十三钗》,收获很大,我也慢慢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

一部电影,一段时光,就是一段人生经历,里面有很多元素,战争,爱情,亲情,友情,仇恨,委屈等等,但这里面最重要、最感人的是有爱。

先说电影里面的父亲,被女儿冤枉是汉奸,但是血缘关系的爱,就是这样,即使牺牲自己,也要让子女能活的更好,父爱,母爱,永远是最无私的。

关于弹钢琴的日本军官,从他的眼神和音乐里面可以看到他有多么的厌倦战争,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到童年的那种幸福快乐。但是自己却又身不由己,因为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都扮演了很多个角色,他是一个军人,只能服从,即使是错误的,除非他能为了真理抛弃尊严甚至生命。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们有多少人被生活绑架了,有多少人能做你自己?

关于陈乔治,我认为他是演的最好的,从他身上,我们能学习到的最多,可以说他是真正神父的化身。他没有逃离教堂,他一直在保护女学生,他一直在尽忠职守,他一直很听神父的话,他是为了信仰而活的。他用“you can!you can!”的期待,让一个贪财贪酒贪色的人,变成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辉、智慧光芒的新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对我们的亲人,朋友,都是这样的期待,这样的无私,我想世界一定会变的更美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精彩。关于李教官,我觉得他做了所有他能做到的事,保护自己的下属,保护女学生,他选择了后者,因为可能觉得后者更弱小,后者更有希望。战争的残酷在他身上也体现出来了,死也要一起死。

关于玉墨,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从小经历波折,职业被人看不起,但是往往这部分人在关键时候最能挺身而出,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而价值只有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才能得到最大体现。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女性的妩媚、温柔、善良和勇敢。尊重你身边的每个人,即使他的职业你感觉很卑微,但是也许有一天,是他用牺牲来换取了你的性命。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