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大历史的失踪者例文

大历史的失踪者

A

调查对象:社区的先辈。

调查内容:三年自然灾害时他们的生活

历史背景:时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的政策性失误,其影响最大的为大跃进时的“浮夸风”和“大炼钢铁”。这些做法导致国家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遭受毁灭性的破坏,树木砍伐,农田荒芜。其时农村地区因缺少粮食导致饥饿出现全国性的生育率急剧下降。全国推崇以生产队为单位的人民公社大食堂导致“放开肚皮吃饱饭”,实行不计报酬的劳动导致劳动效率急剧低下。伴随着集体化,中央政府下令实行一些的基于苏联生物学家特罗菲姆·李森科 (Trofim Lysenko) 的伪科学农业革新。这些措施包括密植,指把种子远密于常规来播种并且假设这些种子间不会相互竞争。实际上,它们当然相互竞争相互妨碍生长,而结果是产量降低在集体化农业实施这些极端转变的时候又遇上了干旱和洪水等恶劣气候

首先调查采访的是楼下的张大爷。他告诉了我们他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的生活:那三年,是他生命中最艰苦的时候。他们吃过:荷叶梗,棉籽壳,糠,红薯叶子。在那时,许多朋友和亲人都因为饥荒而死去了。三年自然灾害给每一个普通人都带来了无比巨大的痛苦。他们还去河里打过藕和

菱角,而他们的一位老师打菱角的时候溺水死亡了。但是无论有多少磨难,他都挺了过来。最终成为那场浩劫中的幸存者。现在,正幸福的生活着。

B

心得与体会:在充斥着各种明争暗斗的巨大历史舞台上,想张大爷这样的人成为这个巨大舞台的背影。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痛苦被埋没在各种风云人物的人物传记中。历史犹如一个巨大的世界,而他们是这个世界的失踪者。可正是失踪者们,交给了我们如何去面对痛苦,面对死亡的威胁,如何变得坚强。

…… …… 余下全文

篇二 :全球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全球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http://www.gxrfb.gov.cn/list_content_wx.asp?ArticleID=8516

鼠疫改变了历史进程
    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瘟疫之一是鼠疫。鼠疫对于亚洲、非洲和欧洲来说,就是一种恐怖的灾难,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例如它间接促使了东罗马帝国的崩溃。
    历史上的首次鼠疫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几乎波及到当时所有著名国家。疫情持续了约50年至60年,肆虐巅峰时期每天有万人丧命,死亡总数约近一亿人。
    第二次鼠疫,即历史上称为黑死病的那一次。此次鼠疫发生于公元14世纪,断断续续持续了近300年,疫区遍及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北海岸。直到史称的“伦敦大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才随之平息。此次鼠疫中,欧洲共死亡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4,意大利和英国的死亡人数则为其总人口的一半。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欧、美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千万人以上。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
    闻之色变的流感
    看似“小病”的流行性感冒却能给人类造成最致命的威胁。流感变异种类多,传播速度快,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严重威胁。据统计,从上世纪开始,人类历史上经历过至少5次堪称恐怖的大流感袭击。
    ★灭人5000万的西班牙流感为禽流感变异。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陷入自相残杀之中,死亡者数十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然而,就在这场浩劫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流感的暴发夺去了近5000万人的性命,这就是上世纪人们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或称1918年流感。科学家研究发现,西班牙流感实际上就是禽流感的变异。
    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州,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船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及印度孟买,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达澳大利亚,不到一年时间席卷了全球。
    此次流感所造成的灾难是流感流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瘟疫之一,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在5亿以上,发病率约20%~40%,死亡人数4000多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总人数还多。
    ★亚洲流感源于我国贵州西部。人类第二次威胁性大的流感是“亚洲流感”。这次流感因首发地为亚洲而得名。此类病毒于1957年2月首发于我国贵州省西部,3—4月引起全国大流行,5—6月波及日本和东南亚各国,7—8月袭击中东、欧洲和非洲,10月蔓延至美洲,在8个月内席卷全球,发病率在15%一30%左右,病死率并不高。
    ★香港流感幸而杀伤力不大。香港流感因首发于我国香港而得名,应称甲H3N2亚型流感。此类病毒于1968年7月中旬首发于我国香港。
    ★美国甲型H1N1流感令人谈猪色变。1975—1976年美国冬天格外寒冷,公路沿线处处可见积雪冻结而成的灰色冰丘。1976年也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同年2月美国新泽西州迪克斯堡新兵营中发生了一起甲型H1N1亚型毒株引起的流感暴发事件,约200余人被感染,其中10余人病情严重,一人死亡。为此WHO于1976年春在日内瓦总部召开国际流感会议,美国一些人认为流感病毒大流行株出现具有时间的周期性,即每隔11年出现一次。
    ★禽流感再次袭击亚洲。禽流感于20##年2月再次袭来。禽流感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东南亚、欧洲相继发现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公共医疗的专家曾发出警告,禽流感病毒一旦变异为能在人际间传播的病毒,全球将有500万至15亿人被夺去性命。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各国纷纷推出防范新举措,加强信息的交流。
    永久威胁地球的霍乱
    1817年,霍乱起于印度,传到阿拉伯地区,然后到了非洲和地中海沿岸。
    霍乱,被称为“可以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瘟疫之一”。1832年,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巴黎留下了对霍乱最生动的描述:“3月29日当巴黎宣布出现霍乱时,许多人都不以为然。他们讥笑疾病的恐惧者,更不理睬霍乱的出现,当天晚上多个舞厅中挤满了人,歇斯底里的狂笑声淹没了巨大的音乐声。突然,在一个舞场中,一个最使人逗笑的小丑双脚一软倒下了,他摘下自己的面具后,人们出乎意料地发现,他的脸色已经青紫。笑声顿时消失,马车迅速地把这些狂欢者从舞场送往医院,但不久他们便一排排地倒下了,身上还穿着狂欢时的服装……”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必须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霍乱在19世纪之前,只是印度、孟加拉历史悠久的地方疾病。进入19世纪之后,由于轮船、火车以及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霍乱开始肆虐全球,多次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其中有6次是在19世纪,因此也被称为“19世纪的世界病”。
    20世纪90年代,霍乱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称,它是对全球的永久威胁,并说“威胁在增大”。
    1992年10月,新型霍乱席卷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某些地区,至1993年4月已报告10万病人,已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有人将其称为霍乱的第8次世界性大流行。
    结核病成为“人类杀手”
    自1882年柯霍发现结核菌以来,迄今因患结核病死亡的人数约为两亿人,每年约有6500万人受到结核病感染。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球有近1/3的人感染了结核菌。全球有活动性肺结该病人约2000万,每年新发结核病人约800万一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再次成为数一数二的人类杀手。
    结核病病菌和人类祖先一起演化了几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现在发现最早的有患结核病痕迹的人类遗骸已经有9000年的历史。在埃及出土的木乃伊上,科学家们就发现了结核病的影子。
    在中国,人们称结核病为“痨病”。有人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死于肺结核病。而在西方,因为结核病看起来会消耗掉人的全部身体物质和精力,死前往往非常消瘦和无力,所以结核病被称为“消耗病”。这种病还被称为“费病”,因为它使人“浪费”掉很多体力;还被称为“白色瘟疫”,因为患者往往面色非常苍白。
    在西方历史上,有不少名人都曾经患结核病,其中包括勃朗特三姐妹、契诃夫、济慈等。
    天花成了殖民者的秘密武器
    古代世界大约60%的人口受到了天花的威胁,l/4的感染者会死亡,大多数幸存者会失明或留下疤痕。幸运的是,天花已被人类彻底消灭,成了第一种也是至今唯一一种被消灭的传染病。
    天花原来只在亚洲、欧洲和非洲流行,在17、18世纪,它是西方最严重的传染病,但是在历史上的影响却比不上鼠疫,这可能是因为其受害者以儿童为主,活下来的成年人大多已有了免疫力。
    但是当欧洲殖民者在15世纪末登上新大陆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欧洲殖民者给新大陆原住民带去了多种从未遇到过、因而不具有任何免疫力的传染病,其中最致命的一种就是天花。为什么科尔特斯率领300名西班牙殖民者能够征服有2500万人口的阿兹台克帝国(现墨西哥)?靠的秘密武器就是天花:阿兹台克人俘虏的一名西班牙士兵不幸染上了天花。10年内,阿兹台克人口减少到650万人,生存者也丧失了斗志,一个强大的帝国就此消亡。另一个强大的帝国印加帝国(现秘鲁及周边国家)也因为天花流行而被皮萨罗带着180名西班牙殖民者轻而易举地征服。北美的殖民者则有意将天花传给印第安人,给他们送去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在天花的肆虐下,几个原先有数百万人口的主要印第安部落减少到只剩数千人或完全灭绝。在与殖民者接触之前,美洲原住民大约有两三千万人口,而到16世纪末,只剩下100万人。
    艾滋病正在全球蔓延
    艾滋病是一种新的性传播疾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导致一系列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和肿瘤发生的致命性综合征。
    该病于1978年在纽约发现第1例以后,1979年7例,1980年12例,1981年204例,1982年750例,到1983年已累计发生1739例,逐年直线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到1992年7月底艾滋病已蔓延164个国家。1995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世界登记在册的艾滋病病例已接近117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实际数要比此数高得多,估计全世界病例总数可能已超过500万,全世界目前HIV感染者的总数已超过2000万人,每天还约增加600人。目前以美洲为最多,其次是亚洲,欧洲名列第三。
    让人不寒而栗的口蹄疫
    口蹄疫从17世纪在欧洲被发现以来,已经流行了400多年,这种病传染性极强,几乎已传遍了世界。1967年,英国口蹄疫危机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合18亿元人民币。
    20##年2月19日,在英国英格兰艾塞斯郡的一家屠宰场,发现了待宰的28头猪有口蹄疫症状。这一发现是20##年英国口蹄疫再次大规模流行的开始。据统计,英国20##年集中宰杀、焚烧了近700万头感染口蹄疫的牲畜,焚烧场面曾让许多英国人不寒而栗。这次口蹄疫流行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巨大、对英国国民经济长远的潜在影响之大,都远远超过了上次危机。
    据报道,这次口蹄疫不仅在英国蔓延,而且还殃及爱尔兰、法国、荷兰等许多欧洲国家。在亚洲,日本、韩国、蒙古、印度等国家也出现了口蹄疫流行。一时之间,人人谈“蹄”色变。
    病因不明的非典型肺炎
    非典即严重呼吸道综合征(SARS),是一种极易被集体传染的病症。20##年年初,广东省发现此类症状的患者。2月,这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非典疫情在深圳、广州等地突然加剧。
    与此同时,这种神秘的疾病蔓延至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泰国,继而进入加拿大、德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并随着旅行者向更多的地方传播。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在此次疫情流行中,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
    它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其传染性,更在于迄今为止全球医生都未找到其发病机理,因而无法对症下药。

…… …… 余下全文

篇三 :学好高二历史的九大法则

学好高二历史的九大法则

有不少同学询问如何学好历史课,这可是一个只用几句话无法说清的问题。知识点那麽多,怎样记忆呢?选择题里各式原因怎样区分呢?还有材料题……这麽多的问题困扰着大家,下面就介绍一些学习方法,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

一、如何阅读教材

1、以把握历史知识结构基本要素特征为支点。

原因可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背景与条件;各个侧面原因。 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个人、政党、阶级)、方式、重大事件等。 特点、意义一般包括性质、功绩、经验教训。

性质一般从目的、人物、内容、结果等方面思考。

2、阅读与辨证思维结合。也就是说,阅读与理解和思考结合,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有思考地读。

二、如何记忆历史知识

有人不是说“历史不就是靠死记硬背吗?”,有一点道理,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不记忆基础知识可是大失误。怎麽记呢?试试下面的方法:

1、机械记忆,就是死记硬背了,但是学死,不是死学,用死知识回答活问题。

2、理解记忆,对内容理解越深,记忆效果越明显。记忆的知识越多,理解能力越强。

3、直观记忆,可以利用图、表等进行比较归类,帮助记忆。

4、反复记忆,可不要忘光了再来。

三、如何理解历史概念

历史学科就是由历史概念建立起的体系。怎麽掌握呢?分析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外延和内涵。

历史概念一般分为:历史人物类、历史事件类、历史现象类、历史著作类、历史结论类、理性型概念等。

例如历史事件类中的“文艺复兴”,外延是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成果;内涵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复封建斗争。

四、如何探究历史结论

从历史史实说明为什麽得出这样的结论,加上自己的理性思考,就能很好地理解它。例如“铁血宰相”俾斯麦,书中列举了他的哪些活动,来表明他是一个铁碗人物,从他的时代属性来理解个人评价。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国历史上的是十大名曲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xx年x月x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广陵散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据《琴议》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

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梅花三弄 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相传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植为琴曲。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19xx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表现的主题则是毛泽东《咏梅》。

十面埋伏

…… …… 余下全文

篇五 :伟大的贡献与历史的局限

伟大的贡献与历史的局限

——亚当斯密与他的《国富论》

摘要: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创建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在价值论上,不仅论证了劳动价值论,而且还确定了这一原理的最早理论体系。它的深刻见解为后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针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发展规律,提出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国富论》正是他一生精华的总结。

关键词:亚当斯密 《国富论》 古典经济学派

萨缪尔森曾经为我们描述过近乎于奇迹般的市场秩序:“整个体系运行过程中,没有任何人进行统一指导或强制运作。成千上万的企业和消费者自发的进行交易,他们的活动与目的通过看不见的价格和市场机制得以协调。没有什么人决定生产多少鸡肉,货车运往哪里,以及超级市场何时开业。然而,最终当你需要之时,食品便会出现在商店里。”

是啊,这是多么奇妙的市场啊,而市场就如斯密所言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形的指引一切。那么这种机制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斯密告诉我们:“我们不能指望肉商、酿酒师会恩赐给我们晚餐,我们只能希望他们出于私利的考虑而给予我们晚餐。”斯密就是这样,以现实的伦理学为出发点,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说,并指出人的利己性之固存并不危及他人,反之合理引导更足以激励人们的劳动愿望以达到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的目的。于是斯密认为,经济事物的处理最好交给私人去做,而国家如果能在诸如赢得战争、维护正义和维持各种商业渠道等无法回避的任务上获得成功,那么它已经做的很不错了。——这也许就是斯密在经济学上最大的贡献吧。而此后200多年里,除了19xx年的经济危机和其间的强力政府干预和凯恩斯学派的兴起短时间的危及了斯密的自由放任的市场观的主导地位外,斯密的学说在后来者的完善下,已经成为自由市场经济的主流学派。

一、斯密的生平

斯密17xx年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附近的柯卡尔迪城,14岁时进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深受其导师弗哈奇森教授学术思想的影响,17岁时以优异成绩选入牛津大学,靠奖学金学习了6年。当时牛津的教育敷衍马虎,但是藏书极为丰富,斯密在那里通过大量阅读和独立思考学到了一些东西,并在此期间与哲学家大卫•休谟成为莫逆之交。17xx年25岁时,在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和纯文学等,17xx年任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先后讲授逻辑学、道德哲学。17xx年斯密出版了他的《道德情操论》,这本书使斯密名扬于当时的年代,并且为他赢得了一项任命(17xx年时,作一位年轻贵族巴克勒公爵的私人教师,为此他放弃了教授的身份,因为报酬优厚,这类职位是18世纪一流学者十分向往的,斯密因此获得了一份可以终身领取的数量达300磅的年收入——几近他做教授时收入的两倍。他接着在法国住了三年,与重农学派的主要人物和其他学术界显要人物建立了私人关系。) 17xx年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作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以军备的演讲》,在这个演讲中,斯密论证了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能够迅速地推动财富的积累,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确定了他经济研究的总的方向及其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思想。

…… …… 余下全文

篇六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一、改革的定义

改革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是统治者对既定的制度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

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

2、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4、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三、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

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1、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阻碍了社会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

目的: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

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目的: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

3、民族危机严重

目的:救亡图存

四、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

1、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

2、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五看)

一看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 …… 余下全文

篇七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一、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二、改革的分类

? 1.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

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 2.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

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 3.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三、改革的原因(背景)

1.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阻碍(不适应)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2.内部原因:各种社会矛盾激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3.外部原因:外来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4.顺应历史趋势:(商鞅: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由分裂走向统一;孝文帝:

民族融合; 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俄国改革: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趋势。)

5.思想条件:进步思想传播 。

6.主观条件:统治者支持、改革者勇于厉行改革。

7.前人改革的经验教训。

四、改革的目的

? 1.政治: ①废除旧制度确立新制度,打击旧势力巩固新势力,推动社会

转型; ②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 ③挽救民族危机,走近代化道路;

? 2.经济: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国力---富国;

? 3.军事:增强军事力量---强兵;

? 4.文化:学习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 5.根本:巩固统治;实现民族振兴。

五、改革的作用

? 1.成功:

? 政治:实现了制度革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加强对地方和人民的

控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近代)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 …… 余下全文

篇八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1、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生产力:即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的扩展程度也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生产关系: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

经济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包括国家政府机器、法律与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2.改革的分类

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A、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外国:彼得一世改革、阿里改革 中国: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 外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