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山城魅都走访校友采访稿

“山城魅都”走访小组采访稿集锦

(第一篇)

一代儒商——黄承勇学长

他,重庆腾达公司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有人称他为“文学奇葩”,也有人称他为“商界传奇”,可他却说自己只是从浙江大学毕业的一名学生而已。他就是谦和的黄承勇学长,我们有幸在他百忙之中领略到了学长的风采,以下是我们的采访内容: “绿之源”协会创始人

学长你好,先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大学生活吧。

黄:我在大一的时候其实和大多数人一样也迷茫过一段时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往哪个方向走。到了大三的时候我才彻底地明白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开始努力学习,同时也拓展自己的素质发展。和同学一起创办了“绿之源”协会,也不知道这个协会现在还在没在,按理说我是“绿之源”协会的第一任会长,但是当时由于当时要毕业了就传给了学弟学妹们。

没有浙大就没有我今天

现在“绿之源”协会创办得非常成功,感谢学长当年为协会的付出。那黄学长毕业之后有没有再回到浙江大学看看?

黄:我回去过好几次,浙大建校11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也回去过。每次回去都能感觉到浙江大学在不断地发展,每次踏入母校都感触颇深,可以说没有浙大就没有我黄承勇今天。 不轻易放弃

那你大学毕业以后是怎样取得今天的成功的?

黄:我刚毕业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其实只有1200元,但是我没有轻易放弃。后来我看到重庆发展迅速,就向公司申请从温州调到了重庆来发展。然后一步一步才有了今天的一点小成就。

明天更美好

现在你这么成功了,有没有想过功成身退,回到老家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呢? 黄:说实话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我觉得自己还有能力为国家做点贡献,还有拼搏的力量,能为社会付出一点就付出一点吧。只要坚持付出了,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成功的条件

现在大学就业压力这么大,你可不可以给我们大学生一点建议呢?

黄:大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一定要好好地把握住,能多学点知识就一定要多学点。我觉得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具备四点条件,第一就是勤奋,二就是要有才能,三是要懂得把握机遇,四是一定要有胆识。

…… …… 余下全文

篇二 :社会实践对校友的采访稿

对我校交通校友薛强的采访稿 以下以字母代替采访者和被采访者

A:采访小组成员

B:薛强校友

A:薛强校友你好,我们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地建09-1班的学生,学校组织了假期采访优秀校友的活动,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来了解更多优秀校友的事迹,以优秀校友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B:不客气,我也很荣幸参与母校的这次活动。

A:薛强校友,我们在采访您之前,对您的履历进行了较为仔细的调查,您能谈谈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习期间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B:好,我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学习时间是比较长的,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感受可以说也是比较深的。母校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淳朴的学风和老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是很怀念在学校学习生活的那些日子。

A:薛强学长,您能和我们谈谈您在这些年来在科研方面的成果吗?

B:好的,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尽职尽责的同时,我也努力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着贡献。针对当前城市生活垃圾与污泥减排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依托国内多个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场进行专项研究,我提出的低碳型垃圾填埋技术、垃圾填埋的梯度减量化技术、减排污泥材料封场覆盖技术(EST技术)已开始在应用在垃圾填埋场和污泥处理工程中,这项技术为国家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问题提供科学技术保障。我还提出的关于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关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的建议》,得到了湖北省省委书记罗清泉的重要批示【251号】,并依托武汉市长山口和陈家冲垃圾填埋场,正在开展高含水率垃圾压缩打包盒堆砌填埋技术的研究工作。

20xx年x月,我很荣幸武汉市政府评选了武汉市首届青年科技奖,我也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唯一获得此荣誉称号者。

大家都知道,我国南方高温多雨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体普遍存在的早期易破坏、难治理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了以沥青路面破坏的多场耦合评价理论、多物理场现场监测试验以及路面破坏控制技术等关键方法与技术为牵引,开展系统综合集成研究,以废物秸秆为原材料,纤维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过程和设计原理,这项技术为解决沥青路面破损、使用寿命短、表面性能低下、车辙于开裂严重等路面工程问题提供了新型材料和设计方法,并在多条高速公路上进行工程示范和应用,相对目前木质素纤维、聚丙烯和聚酯纤维而言,具有很好的市场竞争力,取

…… …… 余下全文

篇三 :校友采访稿

采访对象:金*玲

毕业院校: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所在公司:浙江宝通汽车有限公司 职务:财务经理

采访时间:20xx年12月11日 所学专业:会计

采访人:何XX 姚X 王X

校友采访稿

大学毕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大专毕业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贡献的起点。但是据统计,20xx年至20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107万急剧上升到559万,仅20xx年就有103万大学生还没有就业,再加上20xx年毕业生495万。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约有180万人无法实现就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 在校的大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应对。

*把握判断机会 提升自我*

在采访过程中,金*玲学姐曾提到无论在工作岗位,还是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都要把握机会判断机会,并且要使自己拥有抓住机会的实力,而这个个人能力,有一些是可以在学校里得到锻炼的,积极参加社团或各类活动,都有利于自己人际交往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确实,在当前国际国内新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机遇与 挑战并存,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只倾向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而不愿意到基层乡镇民营企业,而且大部分学生中存在等要靠的消极思想,而国家发现政委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所以中小企业,服务类行业是一片很广阔的天地。再者,近年来,由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个体老板如雨后春笋般层云不穷,各行各业都漏现出了一般不同寻常的创业热潮。随着范围的推广,创业之风也吹进了大学校园,想自己创业,已成为大学生追求的时尚。高校毕业生应该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勇于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竞争,而且国家队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也实施了一系列的免税费等保护政策,种种优惠政策,都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还有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环境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一些新的机遇,面对这些机遇,我们应积极把握,同时又要做到理性的选择,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能盲目跟风。

…… …… 余下全文

篇四 :优秀校友采访稿

优秀校友寻访 何珊:沉淀自己,抓住每一个机会

何珊,20xx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曾任全球最大的留学机构,雅思考试三大主办方之一的IDP集团的澳洲部学生服务主管。后为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转为学生服务高级专员。事业家庭双丰收的何珊师姐坦言她的人生道路一直都很顺利,并没有什么波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这位师姐能够如此幸运。 Papa Johns里放着悠扬的音乐,温暖的灯光穿梭于微隙的气息,舒畅、漫长。大约晚上七点,一个瘦黑且模糊的身影映入我们的眼帘,直到她走到跟前,我们细细地打量着她。穿着一身黑色连衣裙,微勾起动人的唇角,看上去就是正值花季的少女,而这时的她已经是IDP集团的资深顾问。何珊师姐微笑着跟我们打招呼,并且热情地为我们点餐,俨然像个大姐姐,让人倍感亲切。所以在整个访谈中,就像是姐姐和妹妹聊天一样。

大学时候的她无所顾忌

大学四年,对于何珊师姐来说是最精彩和充实的四年。“大一时候,因为刚进大学城没什么诱惑,宿舍也没电脑,下课后主要是去图书馆和做运动,所以顺利地拿到年级一等奖学金。到了大二,参加校内活动比较多,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社团活动,当时是社联人力资源部的部长,二是与英语有关的比赛,例如演讲比赛、口语比赛和担任学校大型活动的主持。到了大三,开始参加社会工作,例如参加展会和一些商务活动,但因为大三专业课要求较高,所以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方面。到了大四,基本上是实习了,例如到领馆、商会、外事办工作等等。除此之外,还参加了很多志愿者工作,例如在外事办、亚组委、市长大会上担任志愿者。”师姐特别提到她在大四寒假参加梅特林口译课程的经历,通过这个课程,不仅认识了很多学英语翻译的尖子,而且因为特别的表现,被口译班的老师推荐参加例如瑞士商会等各种活动。这个经历让师姐积累了人脉之余,又为她的简历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师姐建议,我们不一定要局限于校内的课程,如果校外有与专业相关的的培训,有机会和有能力的同学都是可以去参加的。师姐说:“大学四年很多事做。”听完师姐四年的经历,实在忍不住说句“真的好充实啊”。但是有三件事令师姐感到遗憾没有在大学时期做,一是没有考驾驶证,不是为了拿证而考牌,而是开车是一个技能,它随时能用上;二是没有考教师资格证,因为很多证考了当时可能没有用,但在以后可能会对你有帮助;三是没有在大学的寒暑假多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因为你会发觉工作以后几乎没有这样集中的时间去旅游了。说到这里,师姐温馨提示,大学阶段,有什么想做的就尽力去做,不要顾忌大多,要让自己的大学不留遗憾。

…… …… 余下全文

篇五 :暨大校友会人物采访稿

暨南大学105周年校庆之际,《校友通讯》记者队伍赴深圳采访了79届新闻系校友彭伊娜小姐。彭伊娜,1979级新闻系校友,烈士彭湃之后,《南方周末》创办人、现任深圳报业集团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同时还是广东省政协委员。

毅然转读新闻,赞赏暨大活跃自由的学术氛围

彭伊娜是19xx年,也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上了暨南大学外语系,当时外语系是广东乃至全国最热门最好的专业,但是她读了半年之后毅然选择了读新闻专业。究其原因,她说“是因为觉得新闻这个行业对我比较有吸引力,我文科比较好,就想说以后写点什么东西吧。”也就是这个决定,为她日后进入媒体行业,成为南方周末的创办人之一打下了基础。

彭伊娜坦言当时在暨大度过了十分美好的岁月,她对暨大当时活跃又自由宽松的氛围记忆犹深。“八十年代在中国就是改革开放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社会、学术思潮都能得到传播,特别是暨大是华侨学校,很多港澳生来探讨时政甚至是社会主义这种敏感的话题,所以有着相对自由、宽松、活跃的学术气氛。我觉得后来暨大学生毕业出来而且都做得不错,跟这个学校氛围还是挺有关系的。就是说暨大是一个特别兼容并蓄的一个学校,才能培养出胸怀宽广的学生。”

另外,彭校友对暨大当年每年举办的舞会印象颇深,当时暨南大学是第一个举办舞会的高校,开风气之先,吸引了当时广州包括中大、华农等高校学生的参与,这让她为自己的母校感到十分骄傲。

创办《南方周末》,曾远离家人赴澳门工作13年

彭校友毕业后进入了南方日报,当时带她熟悉媒体这一行业的刚好也是暨大的校友,现今新传院的院长范以锦先生。彭伊娜在南方日报工作半年之后被派去参与创办《南方周末》,她感慨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南方周末第一批的总编辑,像左芳,陈兆川,他们这些新闻人的良心跟理念,贯穿了这份报纸的始终,也影响到现在,这就是新闻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觉得在这里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南方周末》工作6年之后,彭伊娜进入了新华社澳门分社,开始了她在澳门工作的13年经历。远赴澳门,彭伊娜放弃了与新婚先生,刚出生7个月的孩子享受天伦

…… …… 余下全文

篇六 :校友采访稿

为了表达我校对毕业校友的关怀会计学院特地于今年组建了校友部来从事校友的联络和关怀工作,并且每学期都有校友采访活动。感谢您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仅代表学校向您表示感谢!

因为您更想接受线上采访,所以我特以邮件的形式对您进行采访,学校此次采访活动需要填写校友成长档案,所以我们要对您的信息有一定的了解,请见谅。

问题一:您的毕业年级和专业是什么?

问题二:您平常有什么爱好吗?

问题三:您现在工作的单位和职务是什么?

问题四:您大学四年中影响最深的老师是哪位?

问题五:您毕业以后都是在这一家单位工作的吗?您有什么特别的职业经历吗?

问题六:您觉得职业成长中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问题七:您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觉得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人生格言或者工作感言吗?

问题八:您觉得大学里学到什么最重要?怎样度过大学才算有意义?

问题九:您觉得您的大学四年最精彩的是什么?有点遗憾的又是什么?

问题十:您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

最后,请提供一张您的工作照片(最好以公司LOGO为背景)和以前的在学校的老照片,麻烦您提供给我们您知道的其他校友的资料(姓名,手机,工作单位及职务,入学年级及专业),谢谢!

…… …… 余下全文

篇七 :走访校友采访稿(名企版)

***采访稿

1.您毕业已经*年了,这些年里有没有回到母校去看看。

2.如果有时间回去的话,最想去哪里呢

那您觉得哪些地方让您印象深刻呢

3.您在大学的时候成绩怎么样,同班级里是什么水平呢

4.大学时候学习生活累不累?有没有参加什么比赛或者活动呢?

5.您上学的时候是怎么安排课余活动的呢?您有什么兴趣爱好吗?可以给我们讲一讲您当时的生活习惯吗,比如几点起来之类的

6.您当时是怎样平衡学习,生活,工作的呢

7.您在大学期间有没有恋爱?您对大学生恋爱有什么看法呢

8.您在大学期间有没有什么记忆深刻的趣事

9.您觉得大学生活给您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或者说您这些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0.我们了解到您当时本科毕业是选择继续读了研究生,那么您为什么选择考研呢?

11.您毕业之后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12.您是怎么得到****的招聘信息的呢?

13.我们知道****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企业,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您是怎样进入这个企业的,或者说您为进入这个企业做了哪些准备呢?

14.您认为是工作经历重要还是您的学历让企业动心了呢?

15.您认为大学生的简历如何才能吸引企业的注意呢?

16.我们了解到您在****做了*年之后成了总经理,那么您是如何从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的呢?

17.大家常常说职场内勾心斗角,您是怎么处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的

18.我们听说您曾经有去省里****工作的机会,可是您却放弃了,能告诉是什么原因使您要放弃这样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呢?

19.您是如何看待大学生频繁跳槽这个问题的呢?如果现在的工作与兴趣或者想象中的工作不符合,是否应该选择放弃,还是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20.您认为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大学毕业生哪些方面的素质,作为在校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这些素质呢?

…… …… 余下全文

篇八 :校友采访稿

1、老师们都参加了母校60周年校庆,对此次活动印象如何?

邵老师:举办非常成功,印象非常深刻。我深深为此感到高兴与骄傲!

沈老师:参加了校庆和纪念六十周年大会,举办的很成功!

2、

沈老师:我们是61年进的学校,那时候学校很小,还是一个普通中学,叫浦南中学。我们上一届实在九江路财政局楼上有几间教室,在我们这届才是一次较大的招生。当初浦东还是乡下,人渡3分钱,我们总是有了6分钱就去玩。上学时学校没有操场,都是平房,光线很暗,器材什么的都没有,男生顽皮,就在空地的草丛中捉虫子,还有那种大的绿色的蝴蝶,抓来钉在黑板上,还挺有趣的。也没有宿舍,必须要走读,邵家住在浦东,我住在浦西,每天都是自己去上学,走路、3分钱的人渡、走路,上学单程需要一个小时,有时候赶轮渡因为轮渡是固定的,就在下课的时候跑着去渡口,因为早上晚上都有自修,晚上八点放学,到家都九点多了,第二天早上七点就要上早自修,虽然很苦,但是苦中做乐也很开心,因为当时的社会都是这样,同学们都是一样的情况,而当时国家的政策给学生的营养比较好,所以也不觉得有多苦了。可能家长会比较苦一些,因为吃饭穿衣都要节省,既要供我们上学,又要让我们营养好一点。

邵老师:当时上学过程中的那种苦不能理解。但苦中作乐,说些有趣的事情吧。上午会有校广播,就会传来:“报告同学们,中午有辣肉面吃!”于是到了中午,大伙儿就十分激动高兴,拎个搪瓷碗,提着调羹,排队打饭。那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是经常的事,所以吃上好吃的是一件令人心满意足和幸福的事儿啊!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但那时的氛围是同学们难以想象的简单快乐啊!

之后搬学校的情况。

沈老师:大一的人少,学的都是基础课,和高中的差不多。浦南中学后来搬到了上海外贸学院,变化就大了,食堂、操场都有了,但是跟现在还是没法比的。那时都要住校,没宿舍,住在教学楼的四、五楼,四楼是男生,五楼是女生,一二楼是教师,三楼是老师的办公室。因为人比较多,教师大,一个宿舍里要住40个人左右,20张床,上下铺的,没有电风扇,不过不用交学费,每个月还有10.50元的伙食费补贴,给发饭票。还不错。与其他专业的人住在一起。那个时候其他专业的人拼命的读书,每天早上都朗诵,后来才知道他们6册英语书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都背得出。我们后来就被影响了,我是英语课代表,我们早上就起来背英语,现在英语没问题和那个时候也有很大的关系。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下课后就做作业然后上晚自修,八点下课后都没人洗漱洗衣服,一直学到快熄灯了才赶快洗漱然后睡觉,学习劲头很足的。

…… …… 余下全文